首页
松岛枫作品
松岛枫电影
松岛枫av
朴妮唛全集
韩国女主播朴妮唛
栏目分类

朴妮唛全集

你的位置:濑亚美莉番号 > 朴妮唛全集 > 老汉色影院 第三篇 学术研究 第十二章 话语学

老汉色影院 第三篇 学术研究 第十二章 话语学

发布日期:2024-10-26 05:09    点击次数:138

老汉色影院 第三篇  学术研究   第十二章  话语学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上海话语学研究投入荣华发展的新时期,这么的发展荣华与一批具有寰宇影响力的上海学者所奠定的研究基础密切干系。陈望谈(1891-1977)所开辟和奠定的话语学、修辞学、文章学、逻辑学、好意思学等学科研究老汉色影院,以其生前执教时刻最长的复旦大学为中枢平台,放射出的巨大学术影响直于今天。郭绍虞(1893-1984)不仅是寰宇著名的古典文学巨匠,亦然汉语语法修辞巨匠、笔墨训诂学家。吴文祺(1901-1991),话语笔墨学家、文史学家,在传统话语笔墨研究领域及辞书编纂方面孝敬较大。乐嗣炳(1901-1984)是国语研究和提倡国语的前驱。张世禄(1902-1992)在音韵、笔墨、训诂、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修辞、普通话语学等方面均有极高造诣。史存直(1904-1994)在笔墨改革、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史等方面均有了得孝敬。李振麟(1914-1993)在普通话语学、话语学史和现代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均有成就。胡裕树(1918-2001)在汉语语法表面、现代汉语教学、话语笔墨辞书编纂等方面均有超卓成就。张斌(1920-2018),与胡裕树共同引颈了现代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研究的学术激越。王元化(1920-2008)不仅是古代文论、文艺表面等学科大众,在他的指导下,《古笔墨诂林》技俩的研究责任得以立项并完成。林祥楣(1921-1992)在语法学、修辞学领域颇有孝敬。周斌武(1924-2014)在汉语史、传统话语学、现代逻辑话语学方面均有研究。许威汉(1926-2016)在训诂学表面与实践结合、训诂学史的建构等领域颇有树立。程雨民(1926-2014)主要从事英语语体学研究等。林文金(1927-2011)在修辞学研究、语法与修辞结合研究、修辞学与风俗学结合研究等方面有私有的探索。戚雨村(1928-2011)在表面话语学教学与研究、辞书编纂等领域较有影响。陈炳迢(1929-1991)的辞书学研究奠定了这一领域的基础。汤珍珠(1929-2011)在方言学、语音学和话语计议扩充方面的研究较为了得。王德春(1934-2011)在话语学表面、国际汉语教训、修辞学等领域均引颈了学界的发展。李玲璞(1934-2012)以主编《古笔墨诂林》等为代表,在古笔墨表面、古笔墨数据库等研究领域成就显赫。董达武(1936-2016)主要从事话语学表面研究、话语学史研究。赵贤州(1937-1997)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孙锡信(1940-2018)在古代汉语研究领域,尤其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卓有成绩。李熙宗(1940-2016)在修辞学、语体学,公关话语学等领域均有树立。余志鸿(1941-2010)在话语学表面、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辞书编纂等领域均有树立。吴金华(1943-2013)在中古汉语为重点的汉话语笔墨学研究、古典文件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戴耀晶(1958-2014)在现代汉语语法领域研究领域用劲较勤。

上海有成立较早,在上海乃至寰宇都影响较大的话语学社团。1956年,以陈望谈为首任会长的上海市语文学会成立,该学会从改革盛开于今,一直活跃在上海话语学界。截止到2010年,该学会出书了《语文论丛》第八辑。1982年,以濮之珍为名誉会长的“上海现代话语学研究会”(简称XY小组)成立,并出书里面学术交流刊物《现代话语学》。2012年,复旦大学举行“上海现代话语学(XY)沙龙行动三十周年顾虑会”。

研究机构方面,2000年,中国笔墨研究与应用中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是教训部100所东谈主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亦然当年批准成立的8个话语学基地之一。该中心在中国笔墨数据库建筑、古笔墨整理和研究等方面效力丰硕。2005年,复旦大学出土文件与古笔墨研究中心成立,主要侧重先秦秦汉时期和敦煌出土文件的研究、古笔墨研究,每年裁剪出书《出土文件与古笔墨研究》辑刊。

学术会议方面,上海除了举办话语学各学科会议之外,也有独树一帜之处。第一届、第二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沟通会分别于2005年、2010年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东谈主文学院主办,会后出书了会议学术论文集。该会议代表了佛经音义研究的前沿,在学界颇有影响。

总体来说,上海的话语学教学与研究分散在传统中文系、外语学院或外语系,以及自后兴起的对外汉语学院或对外汉语系这三大阵脚中。中文系重在传统的汉语和汉字研究,外语系重在外语及中外话语对比研究,对外汉语偏重濒临留学生的汉语研究。同期老汉色影院,三个阵脚的研究在汉语表面研究、汉语本色研究、汉语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既各有重点,又有机揣度,交叉干系,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色。90年代启动,上海的话语笔墨研究还在数字化挫折、筹划机语料库建筑等方面走在寰宇前线。本章将从普通话语学和表面话语学、语音学和音韵学、语法学、修辞学和语用学、笔墨学、方言学、训诂学、词汇学和辞书学、对外汉语过甚教学研究、外语过甚教学研究十个方面伸开,呈现上海话语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话语学的综合研究

话语学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普通话语学(也称“一般话语学”)、话语学史、番邦话语学译介、社会话语学、历史比较话语学等着眼于话语全体的或较为宏不雅的研究。

1978 年以后,上海学者嗜好对国外表面的批判性采纳,并结合汉语的特色、中国话语环境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话语学的研究传统,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学表面体系。在此过程中,不少领域的干系研究,如筹划话语学、文化话语学、系统功能话语学、剖析话语学、语料库话语学、中国古代话语学史、话语程序化、对比话语学等取得了令东谈主慎重的效力,并在寰宇处于最初地位,从而为话语学的各个分部门研究打下了较为坚实的表面基础和方法论基础。这个时期,大宗国外较为先进、较为重要的话语学表面研究效力被翻译、先容进来,上海学者和上海出书社都在这方面作念出了重要孝敬。

一、普通话语学

1979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周建东谈主《念念维科学初探》一文,激发话语与念念维关系的谋划。与之呼应,1979-1980年,上海市语文学会表面话语学组主办“话语与念念维”专题系列学术沟通会,并发表一系列的论著:濮之珍《话语、念念维和形象念念维》(《安徽师大学报》1979年第3期)、《谈谈话语和念念维——兼答读者问》(《语文学习》1980年第5期),陈秀珠、吴勇毅《念念维能脱离话语存在吗?》(《语文论丛》1983年第2辑),以为话语和念念维是辩证的统一,但又不完全平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余志鸿《线性语序和立体语法》(《汉语学习》1988年第4期),以为反应念念维过程的里面语法应该是以语义或语义关系为中枢的内动象征的立体构架。

1980年代初,筹划话语学作为新兴学科在上海发展起来。1980年10月4日,上海语文学会成立筹划话语学研究会,为上海话语学界和信息学界共同开展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钱锋、陈光磊先后互助发表《话语学既是基础科学,又是带头科学》(《语文现代化丛刊》1981年第5辑)、《现代科学技巧之话语不雅》(《语文现代化丛刊》1983年第6辑),从表面层面论证了筹划话语学对话语学新发展的引颈作用。1990年,钱锋出书的《筹划话语学引论》(学林出书社),是国内最早研究筹划话语学的专著之一,阐释了筹划机理会天然话语的基本方法。

1985年,戚雨村出书《话语学引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该书以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表面为框架,被许多高校外语专科采用为教材。1986年,申小龙出书《中国话语的结构与东谈主文精神》(光明日报出书社),麇集谋划了中国现代话语文化的断裂、中国话语的文化形而上学、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等问题。1987年,王德春编辑的《话语学教程》(山东教训出书社)对话语本质、语义学等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1980年代上海学者发表或出书的联系普通话语表面问题的论著,主要还有周斌武《话语的线路性功能——兼论话语学和好意思学统一的表面》(《复旦学报》1987年第6期),余志鸿《话语的继起性和共起性旨趣》(光明日报出书社1987)、沈钟伟《词汇扩散表面和话语变化》(光明日报出书社1987)等。

1991年褚孝泉的《话语形而上学——从话语到念念想》(上海三联书店)、程雨民的《话语系统过甚运作》(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7)等在大宗例证分析和严实推理的基础上,建议话语系统不是一个司法性的系统,而是一个导向性的系统;话语的使用和理会受话语阵势的制约,但离不开推理的作用;在语篇的档次上,连贯性的建立需要推理的参与;交际中的推理有我方的阵势和特色。

1995年,申小龙发表《现代中国表面话语学的世纪变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以为文化话语学在我国现代话语学史上第一次建议了建立民族话语表面的指标,成为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初次建立的本民族清闲的话语表面学科。这一不雅点引起了学界的正常谋划。

1990年代中期以来,系统功能话语学渐渐成为研究热门之一。1999年8月,复旦大学外文系和香港城市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寰宇功能话语学沟通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后出书了朱长生主编的论文集《世纪之交论功能》(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2)。2001年,朱长生、严世清出书《系统功能话语学多维念念考》(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在话语学经典表面和现代话语学主要流派的总体框架中全面扫视了系统功能话语学的主要方面,在充分确信成绩的同期,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客不雅的剖析,并建议改进意见。同期,剖析话语学在我国渐渐形成研究激越,上海学者在研究中作念出了重要孝敬。1996年,束定芳发表《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指标、方法和任务》(《番邦语》1996年第1期),对隐喻的本质和责任机制作念了探讨,并于2000年出书专著《隐喻学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和《现代语义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此后又出书《话语的剖析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4)、《剖析语义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8)等。在2006年举行的第四届寰宇剖析话语学沟通会上,束定芳出任中国剖析话语学研究会首任会长。

2000年,许威汉主编出书《现代话语学系列》丛书(河南东谈主民出书社),为新世纪的现代话语学发展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其中上海学者的著述有皆沪扬的《传播话语学》、徐烈炯的《现代国外话语学:学科综述》。这一时期普通话语学方面的主要论著还有:余志鸿《话语斗争与话语结构的变异》(《民族语文》2000年第4期),潘文国《话语的界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褚孝泉《话语科学探源》(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6),谢之君《隐喻剖析,功能探索》(复旦大学出书社2007)等。

21世纪以来,语料库话语学研究在上海得到较大发展。2002年,杨惠中出书《语料库话语学导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5年,杨惠中、卫乃兴出书《中国粹习者英语白话语料库建筑与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同庚,卫乃兴、李文中、濮建中出书《语料库应用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

这一时期,从创办刊物,到加深与国外的通常交流各个方面,普通话语学领域都作念出了有价值的尝试。2006年,上海高校比较话语学E-研究院的《东方话语学》辑刊创刊,潘悟云任主编。2007年,金立鑫出书《话语研究方法导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在比较探讨各流派过甚话语学表面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定位、分析和整合,试图抽象出话语研究的行之有用的方法,给研究者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提供了指导和模仿。2007年,冯奇出书《中枢句的词语搭配研究》(复旦大学出书社),在对搭配研究效力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建议我方的话语不雅、搭配不雅和表面框架。余志鸿《话语不雅和方法论》(《汉语学习》2008年第1期)、游汝杰《话语学的学科地位问题》(《话语科学》2010年第1期)、刘国辉《研读西方话语学嬗变之启示:不雅察、形容和阐释》(《中国外语》2010年第3期)等论文也从宏不雅层面谋划了普通话语学的干系问题。

二、中国话语学史

1980年代以来,濮之珍发表一系列论著,从话语学史的角度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荀子的话语学念念想》(《学术月刊》1980年第11期)一文以为,虽然先秦时期话语学尚未成为学科,荀子亦非话语学家,但是他在谋划形而上学念念想问题时,述及话语的本质、话语与念念维、话语的发展等基本话语学表面方面的看法,即使今天看来仍很爽朗。1983年,濮之珍、高天如在《中国话语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第1期)中明确指出,中国古代只好语文学而莫得话语学的说法不适当现实。《略论清儒对古代话语学的秉承和发展》(《学术月刊》1987年第9期)以为,以顾炎武为起首的一普遍清代学者使清代话语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1987年,濮之珍《中国话语学史》(上海古籍出书社)出书。该书将“中国话语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筑,专门阐发了“中国话语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等表面问题。

此外,上海学者还对历代较为重要的话语学论文作念了选注。主要有: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中国历代话语学论文选注》(上海教训出书社1986),周斌武选注《中国古代话语学文选》(上海古籍出书社1988)等。1987年,胡奇光出书《中国小学史》(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讲明了自周秦至清末小学的发展历史,先容了笔墨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小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小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

1987年,由复旦大学汉话语笔墨学科任编委会的《话语研究集刊》创刊,主要刊登汉语话语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商酌、杂文等。

90年代以来,濮之珍在中国话语学史方面仍有不少著述。1992年主编《中国历代话语学家评传》(复旦大学出书社)、1993年《中国话语学的兴起和建立》(《中国文化与世界》第1辑,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简论中国古代话语学的治学方法》(《语文论丛》1997年第5期)等。此外,1991年,邵敬敏、方经民出书《中国表面话语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阐释了中国事否有表面话语学的问题、中国表面话语学的特色、若何研究中国表面话语学等,揭示了中国表面话语学发展的历史脚迹。1992年,申小龙出书《语文的阐释》(辽宁教训出书社),对中国话语笔墨的研究传统作念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述评。

21世纪以来,上海学界对中国话语学史的断代研究也有了重要效力。2002年,袁宾、徐时仪、史佩信、陈年高编辑《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书社)。该书分为引子、语音研究、语法研究、词汇研究、文件研究、20世纪近代汉语研究重要论著纪年目次等六编。

三、番邦话语学译介

1978年至1990年代中期,上海的话语学界翻译和先容了大宗国外的话语学研究效力,为国内话语学界全面了解国外话语学的发展景色阐述了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方面,出书了一批国外较为经典的话语学著述。1983年,上国番邦语学院番邦话语文学研究所翻译出书英国科德著《应用话语学导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该书主要讲明了如何把话语学应用于话语教学,并详细先容了话语教学的各式方法,是影响较大的应用话语学专著。1986年,李振麟、胡伟民翻译出书英国罗宾斯著《普通话语学概论》(上海译文出书社),该书主要先容话语学的基本成见、基本表面和基本常识,包括话语和话语学的界说、语音学和音系学、话语万般性、话语变迁等内容。1986年,金兆骧、陈秀珠翻译出书好意思国莱曼著《形容话语学引论》(1972年第1版,1978年重版)(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该书是一部在好意思国大学里比较流行的教科书,从话语学基本成见、语音学、形态学、语义学、历史比较话语学、豪情话语学、社会话语学、应用话语学等方面先容了现代话语学的情况。重要的译著还有:游汝杰、潘悟云等译、好意思国王士元主编《话语与东谈主类交际》(广西教训出书社1987),上国番邦语学院话语文学研究所译、英国罗宾斯著《话语学简史》(安徽教训出书社1987),余志鸿译、日本桥本万太郎著《话语类型地舆学》(北京大学出书社1988),李振麟、谢家叶、胡伟民译、捷克克拉姆斯基著《音位学概论》(上海译文出书社1993)等。

除了翻译原著之外,1980年代中期启动,接踵出现了一批先容国外一般话语学发展的通论性著述,呈现了飞速发展的世界话语学的最新效力。1983年,王德春出书《现代话语学研究》(福建东谈主民出书社)。全书主要阐发了结构主义话语学、改革生成话语学、工程话语学、社会话语学、豪情话语学、应用话语学、辅助话语学等表面问题。1989年,戚雨村发表《现代话语学的特色和发展趋势》(《番邦语》第5期),全面先容了现代话语学各领域、各流派的基本表面,后于1997年主编出书专著《现代话语学的特色和发展趋势》(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83年,李振麟发表论文《对于历史比较话语学的方法论问题》(《话语研究》第1期),较早启动引进、先容国外的历史比较话语学研究。徐烈炯作为国内较早先容乔姆斯基生谚语法表面的学者之一,于1986年发表《生谚语法纵横谈》(《番邦语》1986年第3期),对生谚语法学的样貌作念了初步先容。1988年,出书《生谚语法表面》(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对生谚语法学作念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1990年代以后,对国外话语学的先容仍有一些重要效力,包括徐志民的《泰西话语学简史》(上海学林出书社1990),戚雨村、董达武、许以理、陈光磊等编辑《话语学百科辞书》(上海辞书出书社1993)等。1997年,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出书《神经话语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先容了神经话语学的发展历史及基本表面。2008年,马秋武出书《优选论》(上海教训出书社),先容了音系学表面中优选论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两类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等。

四、社会话语学、文化话语学、话语计议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社会话语学引进中国以后,我国的社会话语学研究资历了从译介、模仿、与原土研究相结合,到念念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表面体系构建的历程,上海学者也对此作念出了重要孝敬。

1982年,王德春发表《从社会话语学的不雅点论社会变异和话语变体的关系》(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戮力主张从社会话语学的视角来研究话语。此后,王德春等东谈主连接伸开对社会豪情话语学的念念考。1985年,王德春在上海召开的“二市一省”(北京、上海、广东)表面话语学谋划会上发饰演讲《谈点社会豪情话语学》(《外语界》第3期),倡导建立社会豪情话语学学科,开展话语使用的社会豪情研究,开拓了话语研究的新领域。此后发表的干系论著主要有《社会豪情话语学的表面和方法论基础》(王德春、孙汝建,《番邦语》1992年第4期)、《社会豪情话语学》(王徳春、孙汝建、姚远,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5)。束定芳发表的《<话语与社会豪情学>评介——兼论社会豪情话语学的研究对象、指标及方法》(《番邦语》1992年第3期),亦进行了干系探讨。90年代后,上海社会话语学研究效力还有:1991年,申小龙《社区文化与话语变异——社会话语学纵横谈》(吉林教训出书社),系统地阐发了社会话语学的表面方法过甚应用。2004年,游汝杰、邹嘉彦合著《社会话语学教程》(复旦大学出书社)出书。2006年,胡范铸在第五届中国社会话语学国际沟通会上,发表《试论社会话语学学科的逻辑构架》,初次建议社会话语学如何建构的问题。

此外,上海学者探讨了社会话语学与汉语方言学的关系。游汝杰发表《汉语方言学与社会话语学》(《中国社会话语学》2004年第1期)、《方言盛衰存废的社会话语学不雅》(《话语笔墨周报》2005),以为方言学和社会话语学都是以现实使用的话语为研究对象,也都是以探索话语的演变为主要的研究想法,但是两者在理念、有趣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有不少不同之处,社会话语学应该成为方言学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话语学作为话语学的一个分支启动在上海兴起。1986年,周振鹤、游汝了得版《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该书突破了从形容话语学来研究方言的局限,开拓了从话语学角度来理会文化史变迁的新鲜路线,建议了文化话语学和话语文化学的基本表面与设想。此后,沈锡伦《线路民族文化的话语阵势——文化话语学初探》(《语文建筑》1987年第2期)、游汝杰《文化话语学答疑》(《汉语学习》1989年第3期)、沈锡伦《方法论的演进与变革——兼谈汉语文化话语学研究法》(《汉语学习》1988)等论文对文化话语学的景仰和方法等问题作念了进一步的探讨。90年代,申小龙《中国文化话语学》(吉林教训出书社,1990)、《文化话语学》(江西教训出书社1993),游汝杰《中国文化话语学引论》(高等教训出书社1993),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话语》(上海教训出书社1995;2004年增补本)等论著进一步推动了文化话语学的研究走向深入。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方言区掀翻学习普通话的激越,上海学者也伸开普通话过甚应用研究。许宝华、颜逸明等签字“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科、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组”合编《上海市业余播送讲座·汉语拼音》(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1977)、《上海东谈主学习普通话手册》(上海教训出书社1978),在其时上海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扩充普通话中阐述了重要作用。1979年,《语文学习》创刊,该杂志戮力于提升中学语文教训质地及中学语文教师的教研技艺。1978年,严修发表《谈咫尺流行的一种病句》(《中国语文》第1期),以为新闻媒体中频繁出现的“稀客们所到之处,受到大众的犀利宽宥”是一个主谓搭配欠妥的病句,这一不雅点飞速引起一场寰宇性的大谋划。次年,严修发表《“‘病句’不病”吗——再谈“稀客们所到之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加以回应。1981年,严修发表《汉语程序化问题的再富厚》(《复旦学报》第1期)建议:在话语程序化问题上,要反对对话语任其所为的天然主义立场;不要为不程序的话语风物辩白。

投入20世纪80年代,扩充话语笔墨政策、话语笔墨改革的谋划成为学界的热门。倪海曙主编出书《语文现代化》丛刊(系数10辑,常识出书社,1980-1990),在语文建筑的筹划方面,从表面和实践两方面作念出了探索。其他论著主要有:许宝华等《略说汉语拼音化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教训出书社1981),罗竹风《我为什么歌唱笔墨改革》(《笔墨改革》1984年第3期),钱锋、陈光磊《信息期间与笔墨改革》(《笔墨改革》1985年第3期),倪海曙《拉丁化新笔墨指点的始末和纪年记事》(常识出书社1987),史存直《汉字简化所变成的脱节和矛盾》(《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等。

1986年,应宣传扩充国度话语笔墨筹划和政策之需,上海话语笔墨责任者协会成立,首任会长罗竹风。1993年,高天如出书《中国现代话语筹划的表面和实践》(复旦大学出书社)。这是一部涵盖我国近代、现代文学改革、话语程序和笔墨改革诸方面的表面主张、履行实践和学术成就的综合性研究著述。对此,李振麟发表题为《传扬我国现代话语筹划——先容〈中国现代话语筹划的表面和实践〉》的商酌以为,“话语筹划”(Language Planning)这一称号的采用,将故意于我国以研究汉语文改革和建筑为己任的这一学科更明确地清闲起来。

90年代中期后,尤其是2001年《中华东谈主民共和国国度通用话语笔墨法》发布实施后,上海学者积极响应,并在话语笔墨的程序化等方面伸开研究。1995年,《咬文嚼字》创刊,它在纠正媒体艺东谈主、名家作品的错别字等方面颇具特色,充任了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性“捍卫者”的变装,成为上海语文建筑的重要期刊阵脚。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章主要有:陈光磊《语文程序化确当务之急》(《文呈报》1996年7月4日),费锦昌、徐莉莉《程序汉字印刷宋体字形步伐化研究呈报》(话语笔墨应用,2003),徐莉莉《现行汉字笔画程序笔记》(《中国笔墨研究》2005),徐莉莉《对于汉字程序责任如何与时俱进的探究》(《修辞学习》2006年第 5期),沈锡伦《常用汉字正形手册》(上海教训出书社,2007)等。

2009年,薛才德发表《上海市民话语生涯景色考核》(《话语笔墨应用》第2期),呈报了2007-2008年对上海市大中学校学生和上海一般市民的话语生涯景色的调研结果,以为咫尺上海话的地位比较褂讪,但揣度学生问卷来分析,普通话正在大中学生的白话中舒缓取代上海话,况且有加快发展的趋势,建议应该嗜好这种风物,采选相应的措施,以使普通话和方言和谐使用,相得益彰。

五、历史比较话语学

20世纪80年代初,李振麟先后发表论文《对于历史比较话语学的几个问题——评R·安蒂拉著〈历史比较话语学概论〉》(《国外话语学》1982年第4期)、《对于历史比较话语学的方法论问题》(《话语研究》1983年第1期)、《用马克念念主义方法论来指导历史比较话语学的研究》(上海市形而上学社会科学学会合股会编《沿着马克念念的表面谈路前进——顾虑马克念念灭绝一百周年论文集》,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1983),对历史比较话语学的表面基础、基本方法、主要成就、历史局限等发表看法,指出了历史比较话语学的有益告诫和它在面前话语研究中的价值。

这一时期,上海学者对上古南边民族话语进行了研究。1980年,游汝杰发表《从话语地舆学和历史话语学试论亚洲培植稻的起源和传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根据话语学的凭据,论证了壮侗语族原始住户的家园(homeland)是亚洲培植稻的起源地之一。同庚,周振鹤、游汝杰发表《古越语地名初探——兼与周生春同道商榷》(《复旦学报》第4期),探讨了江浙一带的古越语地名。1982年,游汝杰发表《论台语量词在汉语南边方言中的底层遗存》(《民族语文》第2期),以为汉语南边方言中残留着台语的底层遗存。1989年,余志鸿发表《<话语地舆类型学>导读——顾虑桥本万太郎教化》(《汉语学习》第3期),充分确信了桥本的话语地舆类型学表面对历史比较话语学的发展所作念出的重要孝敬。

21世纪以来,历史比较话语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较多重要效力。2004年,潘悟云发表《汉语南边方言的特征过甚东谈主文布景》(《话语研究》第4期),以为早期东谈主类的分散与话语的传播险些是同步进行的,考古文化与某些陈腐的话语特征,在地舆分散上的重合,概况更有劲地证明古代考究的地域传播。同庚,申小龙发表系列论文,麇集谋划了历史比较话语学的方法论等问题,包括:《历史比较话语学新语法流派批判》(《朔方论丛》第5期)、《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话语学范式研究》(《孝感学院学报》第2期)、《论历史比较话语学的范式改进》(《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历史比较话语学方法论溯源》(《平顶山师专学报》第3期)等。2007年,冯智强、范连义发表《话语学中的“科学性”质疑——从历史比较话语学到改革生谚语法》(《黑龙江高教研究》第10期)一一指出了历史比较话语学、结构主义话语学以及改革生谚语法等话语学流派各自的局限性,揭示了话语学发展的趋势。同庚,潘悟云发表《建立话语考古学的设想》(《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事·法律·社会学科卷)》),建议了在历史话语学与考古学之间建立“话语考古学”新学科的设想。

六、对比话语学

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对比话语学研究起步后取得较为丰硕的效力,尤其是在表面树立方面,处于寰宇最初地位。

在对比话语学一般表面研究中,1992年,许余龙出书《对比话语学概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先容了对比话语学的一般表面与方法。该书荣获华东地区大学出书社优秀著述二等奖。2002年,许余龙出书《对比话语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全面系统地讲明了对比话语学在表面和应用两大方面的一般表面和方法。2006年,潘文国、谭慧敏出书《对比话语学:历史与形而上学念念考》(上海教训出书社),初次从念念想发展史角度对中西方对比话语学史进行了全面定位,引起学术界较大反响。

90年代后期以来,汉英对比话语学领域产生了较多效力,其研究涵盖宏不雅和微不雅2个层面。1997年,潘文国出书《汉英语对比提要》(北京话语文化大学出书社),采用宏不雅对比的方法,把汉英对比的异同放在念念维方式和形而上学布景中来检会,对汉英的各异作了更为深刻、更具本质的发掘。同庚,邵志洪出书《英汉语研究与对比》(华东理工大学出书社),研究触及话语对比研究中主要的12个层面。2001年,朱长生等出书《英汉语篇衔尾办段对比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通过对照看、替代、不详、阿谀、重复、同义词以及反义词等等的讲明对英汉语篇衔尾办段的对比研究进行了深入精真金不怕火的探讨。2005年,邵志洪出书《汉英对比翻译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书社),建立了翻译表面—翻译实践的双向研究模式。2006年11月,在山东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国际学术沟通会上,潘文国当选为会长。2008年,邵志洪主编论文集《结构·语义·关系——英汉微不雅对比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选收此前30年间国内英汉微不雅对比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31篇,从一个侧面响应出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由单纯为教学、翻译等实践职业渐渐转向为普通话语学与汉语话语学表面建筑同期也为万般实践职业的历史过程,响应出这一学科已启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邵志洪出书《英汉对比翻译导论》(华东理工大学出书社)。

2000年前后起,在特定领域的汉英对比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效力。1999年,陆国强出书《英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复旦大学出书社),愚弄语义技艺和语义线路这一新的语义学表面,并利用电脑提供的语义结构数据库,对英汉两种话语的语义结构进行对比研究。2003年,蔡基刚出书《英汉写稿与抽象名词抒发》(复旦大学出书社)、《英汉写稿修辞对比》(复旦大学出书社),2008年出书《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复旦大学出书社)。2007年,胡曙中出书《英汉传媒话语修辞对比研究》(郑州大学出书社),对英汉传媒特色、英汉传媒话语创作、英汉新闻话语、英汉报纸版面设计、英汉新闻文本解读、英汉传媒图片解读等作了对比研究。

2000年以后,针对汉语与其他语种的对比话语学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主要麇集在汉俄对比话语学方面。2006年,陈洁出书《俄汉话语对比与翻译》(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以俄汉话语的各异为重点研究对象,侧重证明俄语教学中的疑难之处及翻译对策。2007年,陈洁出书《俄汉超句统一体对比与翻译》(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采用俄汉对比的方法对超句体赐与详备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尚属首例。2009年,杨来日出书《不雅念的对比分析:以俄汉具有文化景仰的部分抽象名词为例》(上海译文出书社),探索俄汉语中示意相应成见的对应词在语义—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特色,把俄汉对比分析的对象鞭策到了“不雅念”档次。

此外,汉韩对比话语学方面也有初步效力。2007年,高陆洋出书《韩中称谓对比研究——以社会话语学方法论为中心》(韩国博而精出书社)。

 

第二节 语音学和音韵学

语音学是现代西方话语学名词,是研究东谈主类语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一般分为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平分支。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常常期语音系统过甚发展的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期间可分为上古音研究、中古音研究和近代音研究等领域。语音学和音韵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所各异,是各自清闲的学科,但在研究汉语方面,它们之间存在正常深刻的揣度。

1978年以后,上海汉语语音学和音韵学研究投入新的发展时期。除了大学中文系干系科室之外,还成立了一些新的研究机构,如:1981年景立的复旦大学中国话语文学研究所设有语音研究室。1995年,上海师范大学话语研究所成立,下设有语音研究室、语音实验室等。在这些研究机构的推动下,上海语音学和音韵学研究在汉语语音学、音韵学、音韵学史及音系学表面研究等方面均有树立,学科表面和研究方法上也多有创新。

一、上古音研究

80年代至90年代的上古音研究重在总结,立足于经典文件语料,对上古音的韵母、声母、声调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期在整理和秉承清代学者的成就中,对其既有含糊,也有确信。

 

立足于经典文件语料的上古音研究,韵母方面:1981年,史存直《汉语语音史提要》(商务印书馆)以为:分析《诗经》《楚辞》例字韵部不错知谈,侯部不是清闲的韵部;从谐声关系看,东冬也不应分为两部;祭部不成清闲,脂微、真文应合并,是以周秦古音的舒声部一共就只好十四个清闲韵部和两个非清闲韵部。1987年,杨剑桥《〈说文解字〉读若研究》(《话语研究集刊》)以为,读若不错分三十个韵部,东汉许慎基本上属于上古音系统,但又线路出向中古音过渡的头绪。

声母方面的研究主要有:1986年,张世禄、杨剑桥《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问题》(《扬州师范学院学报》)阐发了轻重唇音的音类、音值、分化期间、分化条件,指出汉语轻重唇音的分化具有严整的划定,不是什么方言混杂的结果。1986年,张世禄、杨剑桥《论上古带r复辅音声母》(《复旦学报》第5期)以为,上古汉语具有大宗的复辅音声母,凭据主如果汉语的谐声系统和汉藏系话语的比较;而在扫数的复辅音声母中,由流音r跟其他辅音结合而成的组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同样不错从谐声系统和汉藏系话语的比较得到证明。1995年,殷寄明《上古喻纽字浅议》(《杭州大学学报》第3期),通过对汉语同源词的分析,对同声符形声字读音初步分化划定的检会,料定上古有的喻四字的读音与影见群疑晓匣等纽具有亲缘关系,董氏喻四有舌根音一类的说法是正确的。

声调方面的研究:1984年,杨剑桥《上古汉语的声调》(《语文论丛》第2期)从分散特征、谐声体系、先秦两汉的押韵、汉藏话语比较等几个方面谋划了上古声调,以为在谐声期间汉语的声调只分为两类,《诗经》期间照旧产生四声,魏晋期间四声大备。

综合性研究,1986年,吴文祺在中中文史论丛话语笔墨专辑发表《上古音中的几个问题》(上海古籍出书社)全面谋划上古声韵,其中对于端、知、照声母的阐发较为绝对,以为根据谐声通转、古籍通假、现代方言,照三跟知系上古应该同归端系。1997年,虞万里《三礼汉读、异讳疾忌医甚古音系统》(《话语研究》第2期)一文,不仅对《三礼》汉读、异文术语作念了释例和统计,而且对它们的古音系统作念了梳理,并对古方音作念了甄微。

整理和秉承清代学者的成就,对其既有含糊,也有确信,这类研究主要有:1984年,史存直《古韵“之”“幽”两部之间的交涉》(《音韵学研究》中华书局)指出:当年的古音学家老是故意无意地把古音看成单一体系永诀,但对于方音的分歧了解得特地不够。1985年,周斌武《钱大昕与清代音韵学》(《复旦学报》第4期)以为钱大昕在上古音研究方面多有树立,赞誉其正音、转音、声转等说法。1986年,汪寿明《段玉裁古音学中的几个问题》(《温州师专学报》第3期)以为:段玉裁对于古音韵至谐、古无去声、侯部清闲、支脂之三分的不雅点均可商榷。同庚,杨剑桥《论端、知、照嫡派声母的上古来源》(《话语研究》第1期)以为:对于“舌音类隔之说不着实”,钱大昕是分两方面阐发的:第一,知彻澄上古完全归于端透定。第二,照三穿三床三上古也有许多归于端透定。该文并论析了照三跟见、溪、群、晓、匣五母的谐声,跟帮、滂、並等唇音的谐声,跟齿音声母的谐声等。1988年,杨剑桥《段玉裁古音学的评价问题》(《温州师院学报》第2期)通过段氏支脂之三分说降生经过的回顾,以为它是清代好几个古音学家的共鸣,是顾炎武、江永的科学念念想和正确方法的势必居品。

19世纪末至21世纪前十年的上古音研究,视角更为轩敞,语料愈加丰富,方法愈加万般,包括利用民族语贵府或汉藏语系贵府作念研究,总结研究域外汉学家的学术效力,利用韩语、朝鲜语等多种语料作念研究,穷尽式研究传世文件语料和对比研究出土古笔墨进行古音研究等,效力显赫。

对于上古汉语与小舌塞音、音节等问题:1997年,潘悟云《喉音考》(《民族语文》第5期)通过民族语的比较材料、古代的译音材料、古代文件以及汉语的谐声系统和假借关系,初次建议上古汉语存在小舌塞音,它们到中古变成影、晓、匣、云。1999年,潘悟云《汉藏语中的次要音节》(《中国话语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建议上古存在次要音节加主要音节的语素,并初次在上古音构拟中引进音节的成见。

对域外贵府的研究,2001年,杨剑桥《评高本汉的<汉文典>》(《辞书研究》第3期)高度评价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汉文典》的价值:在音韵学方面,此书利用《切韵》和《经典释文》,对所收汉字的中古音严加审辨,从而保证了这些字的读音都来自中古合并个话语系统,并进而细目汉字的上古音和现代音。2005年,赵好意思贞《韩国汉字音中的汉语上古音》(《民族语文》第5期)以为朝鲜半岛在政事、经济、文化和话语等方面曾受到中国大陆的经久影响,保留在韩语汉字音中的陈腐阵势是汉语古音研究的重要依据。韩国汉字音就有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遗存。2007年,潘悟云《上古汉语的韵尾》(《民族语文》第1期),利用朝鲜语等的上古汉语借词,论证上古汉语的传统韵部歌、脂、微带有韵尾﹡-1,它们在汉代演变作韵尾-j,与声母从上古的﹡1-演变作中古以母-j相平行。上古汉语还有﹡-r尾这些字在华夏地区变作中古的﹡-n,在东夷地区变作﹡-j。2010年,刘泽民《朝鲜对音文件入声贵府的从头解读》(《民族语文》第3期)以为朝鲜对音文件中的入声归派不以声母清浊为依据,这一有悖话语学划定的归派模式应为考核者的考核方法有误所致。

穷尽式研究传世文件语料,2005年,杨剑桥《<诗经>异文之古音分部》(《话语研究集刊》)对《诗经》有三家诗的异文风物进行了穷尽性的检会,证据《诗经》异文虽然用字不同,但是每一双异文的毛诗用字和三家诗用字却绝大多数属于合并个上古韵部,而扫数的三家诗异文用字也跟毛诗用字一样,不错分为31个古音韵部。

充分利用出土古笔墨贵府研究上古音,并入辖下手总结阶段性进展,预测将来研究走向的,2004年,王文耀《殷周笔墨声类研究》(上海辞书出书社)在分析殷周古笔墨实例的基础上,把《说文》等书中的谐声字或异体字拿出来,将其135个声符所率的重文列表,作念该声纽在两周声系中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得出论断:殷周笔墨的声类系统包括23个声母:帮、滂、 並、 明、 端、 透、 定、 泥、 见、 溪、 疑、 精、 清、 从、 心、 照、审、 禅、影、匣(晓)、喻(邪)、来、日。2008年,刘钊、叶玉英《利用古笔墨贵府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第2期)指出利用古笔墨研究巨贾语音仍处于探索阶段,也确信频年来利用古笔墨贵府进行巨贾语音研究、西周金文音系研究、战国各地方言研究和秦汉语音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效力,并以为利用古笔墨贵府研究上古音应该成为今后古音学研究的主要标的。

二、中古音及近代音研究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中古音研究中,《切韵》性阻挡题弥远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大要分为两种不同的不雅点,一种以为《切韵》是古今南北的综合体系,另一种以为《切韵》响应了六世纪文学话语的语音系统。

 

1981年,史存直著《汉语语音史提要》(商务印书馆)以为,不但《切韵》是综合体系,即使韵图中的“等”,也不错说是“洪、细”的古今南北综合物。1982年,汪寿明《读〈切韵指掌图〉笔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对《切韵指掌图》的语音特征和作者进行了验证。1986年,潘文国《论部和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一文指出,由于古东谈主莫得音素分析技艺、莫得系统的方音常识、莫得精准的注音器用,因此206韵只但是一个音类的系统,不可能是音值的系统,是无法为之一一构拟读音的。1987年,濮之珍《中国话语学史》(上海古籍出书社)指出:《切韵》既不是一时一地的方言韵书,也不是各地方言、古音话语的混杂,《切韵》是一部有系统、审音从严的韵书,其音系是严整的。1995年,杨剑桥在《中西学术》(1)发表《陆德明音切中的重纽》(学林出书社)指出,《经典释文》标之于首的反切是陆德明认定的步伐音,在这些反切中同样存在珍惜纽风物。证明《切韵》确乎代表了其时的文学话语的语音系统。

这一时期还谋划了包括中古声调、中古音的呼与等、轻重唇音、中古韵图等问题。1984年,杨剑桥《轻重唇音的标注》(《辞书研究》第1期),以为语音演变是有划定的,中古时期从重唇音均分化出轻唇音的,只限于《广韵》的“东三、锺、微、虞、废、文、元、阳、尤、凡”(举平以赅上去入)十韵,这十韵的“帮滂並”一律变成“非敷奉”,“凡、元、阳、虞、微,文”六韵的“明”一律变成“微”。1990年,潘文国《韵图分等的重要》(《语文论丛》第4辑)探讨韵图的重要问题,以为四等的产生,是由齿音决定的。1997年,潘文国出书《韵图考》(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该书检会宋代韵图《韵镜》《七音略》,以为韵图产生于唐代。分析了韵图的结构和枚举方式,讲明了联系等韵的成见,建议了对“门法”的新富厚。终末在对现有韵图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该书回报出一个唐代古韵图。

90年代的近代音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1998年,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复旦大学出书社)出书,叙述汉语音韵学的现代研究史,时刻从20世纪20年代启动,东谈主物包括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李方桂、陆志韦、王力、邵荣芬、李新魁等,还同期谋划《切韵》音系的性质、中古汉语的重纽和唇音字、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和韵部、近代汉语的唇音字等问题。

21世纪前十年的中古音研究,《切韵》性阻挡题依然是连续的热门,短兵相连的谋划响应出学者们愈加深入的念念考。2002年,潘文国《汉语音韵研究中难以侧想法论战——再论高本汉体系及<切韵>性质诸问题》(古汉语研究)以为,《切韵》音系的性阻挡题,是关系到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根人道、全局性问题,但这个问题远未得到终末处罚,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次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谋划是不彻底的。变成这一不彻底的原因在于,谋划《切韵》音系的性质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切韵》究竟是个综合体系照旧单一体系?第二,《切韵》是如何把多种体系“综合”进一个体系的?第三,若何理会作为综合体系的《切韵》与分红四“等”的韵图间的关系?第四,综合体系条件下如哪里理古音构拟问题?该文从这四个方面作念了《切韵》是综合体系的讲明。2007年,杨剑桥《<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答潘文国先生》(《话语研究集刊》)则以为:历史上对于《切韵》音系性阻挡题的谋划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论断,但是在莫得找到新的材料或方法以前,不可能彻底处罚这一问题。《切韵》是否记录了其时的现实语音,是否属于里面一致的语音系统,不错用轻重唇音分化、重纽和反切等加以进修。《切韵》可能综合了某些方言,但是确信有基础方言,中古韵母四等亦然有客不雅根据的。

学者们对《切韵》所作的研究还包括从《希麟音义》《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刊谬补缺切韵》《慧苑音义》等文件关照《切韵》问题。2002年徐时仪《<希麟音义>引<广韵>考》(《文件》第1期)、2003年徐时仪《<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中国话语学报》第11期)、2003年,汪寿明《<续一切经音义>引<切韵>考》(《话语科学》第1期)、2009年,曹洁《从宋跋本<刊谬补缺切韵>“又音”看初唐声母》(《话语科学》第8期)、2010年,徐时仪《华严经音义引切韵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10期)等即是这方面的代表。 

三、语音史和音韵学史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上海学者的语音史研究和音韵学史研究点面结合,既有着眼于宏不雅纵向的梳理,也有立足于声韵调等具体问题、各个时期代表东谈主物、典型著述、术语成见等的微不雅横向的分析。

 

在对汉语语音史的宏不雅纵向梳理方面,1979年,张世禄在《汉语语音发展的划定》(《语文论丛》第1期)中建议:从上古音到中古音,再到近代音、现代音,汉语语音是不休简化的过程。1981年,史存直《汉语语音史提要》从广韵音系、调类的发展、韵类的发展、声类的发展、普通话语音体系的来源等史的角度重点阐发了汉语的调类、韵类和声类从古于今的发展变化。同庚,许宝华、汤珍珠发表《语音》(上海教训出书社),能干响应开国以来联系语音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效力,系统讲明现代汉语语音常识。在微不雅横向的谋永诀析中,1985年,许宝华、潘悟云《不司法音变的潜语音条件》(《话语研究》第1期)以为不司法音变时常也受语音条件的制约。

80年代中后期的研究,主如果将汉语音韵学史从头作念系统性的梳理研究。1984年,上海书店重印了第一版于民国27年(1938)的张世禄著《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印书馆),内容包括:古捉刀墨上表音的方法、周汉间的训诂和注音、《反切》和《四声》的起源、魏晋隋唐间的韵书、“字母”和“等韵”的来源、宋后韵书和《等韵》的沿革、明清期间的古音学、近代中国音韵学所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这是上海学者中汉语音韵学史研究中一部特地重要的著述,对汉语音韵学的研究发生了深远的影响。1985年,史存直《汉语音韵学提要》出书,主要谋划古音、切韵、等韵学,以及周秦古音等内容。1987年,周斌武出书《汉语音韵学史略》,讲明音韵学的形成和发展。跟原有的中国话语学史比较,该书把其中的音韵学史清闲出来,各个章节作念三言二语的嘱托,并把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跟社会的使用需要相揣度,说明音韵学从来就不是一门脱离现实的形而上学,而是有其实用价值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居品。同庚,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初学》出书(复旦大学出书社),该书内容包括汉语音韵学的性质、功用,语音学与音韵学的关系,汉语音韵学的名词术语、古音音值的拟测、汉语语音的发展划定等。

同期,对汉语音韵学中的声韵调等具体问题、各个时期代表东谈主物、典型著述、术语成见等微不雅横向的分析形成一批研究效力。1984年,许宝华在《音韵学研究》第1辑发表《论入声》(中华书局)对从谐声期间起,经《诗经》、魏晋南北朝、《切韵》、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方言的汉语入声的古今演变轨迹,作了特地详备的形容。同庚11月,上海语文学会和嘉定县文化局召开“顾虑钱大昕灭绝180周年学术谋划会”,学者对汉语唇音声母等问题作念了犀利谋划。1985年,靳华《论章太炎的古音学》(《研究生论文选集·话语笔墨分册》江苏古籍出书社),指出起初发明脂微分部的是章太炎,章氏的通转表面主要价值在于用以说明同源词、方言词以及历史音变的声息转变划定。同庚,周斌武《钱大昕与清代音韵学》(《复旦学报》第4期),将钱大昕辞官归家讲学、《论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着实》的上古声母系统研究、音韵学专著《声类》,以及《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集》直至晚年著《恒言录》等的学术研究作念了全面梳理,确信其在清代辞章、音韵、训诂方面的鸿儒的地位。1986年,汪寿明选注《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上海古籍出书社)出书,27篇选文从南北朝到民初,代表作者作品有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陆法言《切韵序》、孙愐《唐韵序》、周德清《华夏音韵自序》、顾炎武《古诗无叶音》、潘耒《类音》、江永《古韵步伐例言》、戴震《六书音均表序》、段玉裁《古十七部本音说》、钱大昕《古无轻唇音说》、孔广森《诗声类》、王念孙《与李方伯书》、陈澧《切韵考·条例》、王国维《六朝东谈主韵书分部说》、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黄侃《音略·略例》等,内容兼顾今音、古音及等韵等。

90年代的语音史研究,将汉语音韵学史作念进一步的表面建构和分块、分期研究是一大特色。1992年,汪寿明、潘文国出书《汉语音韵学引论》(华东师大出书社),是一部通论性的语音学著述。此书较好地体现和阐述了史存直音韵学念念想,被誉为“华东师大流派的宣言书”。1994年,刘民钢《清代今音学述略》(《古汉语研究》第1期)一文以为,清东谈主今音学之成就,虽不足古音学鸿大,却为近代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6年,杨剑桥出书《汉语现代音韵学》,对西方话语学表面和方法传入以后的汉语音韵学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时刻从20世纪20年代启动,至现代为止,东谈主物包括高本汉、马伯乐、赵元任、李方桂、陆志韦、王力、邵荣芬、李新魁等,还同期谋划了现代音韵学领域中的许多重要学术专题,包括《切韵》音系的性质、中古汉语的重纽和唇音字、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和韵部、近代汉语的唇音字等,对诸家之说作念了辨析,并有所创新。2000年,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训出书社),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两部安分容,谋划了《切韵》的性质、中古汉语的三等介音、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上古汉语的音节类型、谐声原则等问题。

21世纪的前十年,用语音学的方法研究汉语音韵学问题,或者说将语音学与音韵学作念贯通式研究,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风物。学者连接语音史诸问题的梳理,并用实验语音学、方言学、音系学等角度作念出探索和尝试。2001年,孙锐欣、盛金标《用函数研究声调》(《话语研究》第3期)一文,在实验语音学的基础上用函数对声调进行研究,用数学方法辩认单字调的调形。2006年,平悦铃《汉语方言爆发音声学特征研究》(《话语科学》第3期),对赵元任说起的汉语方言中的十类爆发音进行声学语音学研究,对这十类音处于单音节肇始位置时的VOT、强度等声学参数进行了实验分析。同庚,潘悟云《竞争性音变与历史档次》(《东方话语学》)珍惜谋划内源性历史档次与音变问题。2007年,叶军《普通话音节结构再分析——从韵律研究的角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根据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比较汉语音节结构传统分析与现代音系学分析的异同,在非线性音系学的框架内建议对于普通话音节分析的最简决策。2009年,朱晓农、刘泽民、徐馥琼《自愿更生的内爆音——来自赣语、闽语、哈尼语、吴语的第一手材料》(《方言》第1期)一文,通过对一些有浊声母的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话语的检会发现,许多浊爆音声母有内爆音的变体,这种情况比较多的是在北部赣语和潮汕闽语中。这是天然音变/天然的音韵瓜代的结果,并非“底层风物”。2009年,郑伟《从侗台语看汉语的复声母》(《民族语文》第2期)以为古汉语一些﹡C1-/﹡Cr-型复声母演变为中古汉语的﹡C-,而侗台语的部分对应词则线路为流音r-/1-。早期的侗台语借词保存着复辅音声母的阵势,演变的标的不同。2009年,马秋武、贾媛《语调音系学综览》(《南开话语学刊》第1期),2010年,马秋武《音系研究的历史沿革:回顾与反念念》(《番邦话语文学》第1期),2010年,刘泽民《<正字通>作者问题补证》(《中国语文》第6期)、《汉藏语中的小舌音书题》(《中国话语学集刊》第4卷第1期)等亦然此方面的代表性论文。

第三节 语法学

1978年以后,上海的汉语语法研究投入荣华发展时期,学科大大发展,学术行动丰富活跃。先容、学习、模仿国外语法表面与创建汉语语法表面同期进行,话语体系研究、语法表面研究、语法学史研究等效力丰富,并在语用学、改革语法、类型学、配价语法、空间系统研究等标的伸开。建议、发展、完善了三个平面语法表面,并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各个领域形成热门实践研究,句法分析、句型研究、短语研究、词类研究尤其是动词研究等方面效力丰硕。

一、语法体系、语法表面、语法学史、语法史研究

1978年以后,上海学者积极探索建立汉语自身语法体系问题,开启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阶段。

1978年,上海学者起初就中国语法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发布于1956年)进行雠校,“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集体编写的大学教材《语法》于1982年出书,标注了其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有分歧的地方。1978年,陈望谈半个多世纪研究汉语语法问题的总结性论著《文法简论》(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功能、不雅念作念出完好的表面,建议了颇具特色的汉语词类体系和句类体系。同庚,张世禄《古代汉语》(复旦大学出书社)对古汉语的词类、句法结构和句型建议了新的表面和新的体系,使古汉语的语法体系大大简化。1979年,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商务印书馆)建议从头富厚汉语语法特色,并萌芽出词组中心论。1980年,《复旦学报》话语笔墨增刊发表张世禄《对于汉语的语法体系问题》,全面批判了汉语语法学全盘抄袭西洋语法学的表面方法,建议“冲破洋框框,建立我方的语法体系”。1979年-1986年,史存直《语法三论》(上海教训出书社1980)、《语法新编》(复旦大学出书社1982)、《句本位语法论集》(上海教训出书社1986)等,建议建立汉语语法体系的三个压根原则:句本位原则、阵势与内容对勘而以阵势为纲的原则、句法与词法对勘而以句法为纲的原则。1984年,申小龙发表《论中国语法学方法论》(《学术月刊》第4期)、《汉语话语类型的新探索》(《复旦学报》第1期),以为汉语语法方法压根矛盾是汉语的东谈主文精神与汉语语法学效法西方的科学主义这二者间的冲突。

80年代初直至21世纪前十年,胡裕树、张斌、范晓在表面和实践上对新时期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所倡行的“三个平面”表面成为寰宇现代汉语语法谋划的热门。1981年,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训出书社)教材,初次建议三个平面的汉语语法念念想。三个平面热门谋划的代表性论著还有:1985年,胡裕树、范晓发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进一步主张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贯彻这种研究。1985年,签字田申瑛(即范晓、陈光磊、杜高印、李嘉耀)的《语法述要》(安徽教训出书社),系统采纳、模仿前东谈主和国外联系语法学念念想,探求建立民族语法体系,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建议了创造性和建筑性的意见。三个平面谋划的代表性论著还有: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中国语文》1985年第6期),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文真金不怕火《与话语象征联系的问题——兼论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中国语文》1991年第2期),何伟渔《对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范晓、胡裕树《联系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邵敬敏《对于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表面念念考——兼评联系的几种理会模式》(《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预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高顺全《三个平面表面的历史发展与深化》(《云梦学刊》1997年第3期)等。三个平面影响下的论著主要有: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不雅》(北京话语大学出书社1996),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1996),范晓等《语法表面提要》(上海译文出书社2003),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学林出书社2004),陈昌来《现代汉语三维语法论》(上海学林出书社2005)等。

90年代,语法研究呈现多向度趋势,主要在语用学、改革语法、类型学、配价语法、空间系统研究等标的伸开。1992年,黄锦章《前提、含义和话语的信息结构》(《现代修辞学》第1期),从语用学角度探讨语法问题:前提和含义是语用学的两个传统课题,但它们的成见仍众说纷纭,且它们在扫数这个词话语信息结构中所占的地位等也弥远不太长远。该文以为术语只好在系统中才有价值,话语在交际中所骄矜的各式景仰,也只好置于扫数这个词话语信息结构的大布景中才能相互区别,并由此进一步细目它们的性质和功能。 1993年,陆丙甫《中枢推导语法》(上海教训出书社)尝试把汉语语法学所关切的一些课题同改革语法的一些基本不雅念揣度起来,在两者之间作通常责任。这些谋划骄矜,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改革语法的压根指标是重复的。1994年,徐烈炯《与空语类联系的一些汉语语法风物》(《中国语文》第5期),从头补充80年代以来在生谚语法领域的谋划。1996年,黄锦章《论两种不同性质的主题和汉语的类型学特色》(《汉语学习》第6期)一文,谋划区分汉语主语与主题问题,终末得出论断:用强语境依赖型话语来解释汉语的类型学特色,与Li&Thompson(1978) 所建议的“汉语是主题显着的话语”和曹逢甫所建议的“汉语是语段取向的话语”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语境依赖性强”是汉语区别于其它话语的基本特征,“主题显着”和“语段取向”是由此而来的派生特征。1998年,皆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学林出书社)立足于话语系统,从汉外比较开赴,着眼于现代汉语空间领域的抒发特色,建立了现代汉语空间系统,检会了位置句和位移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色,总结了干系的语法划定,解释了一些语法事实,在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90年代,配价语法方面的谋划成为热门之一。范晓《动词的“价”分类》(《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书社1991)、《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汉语学习》1996年第1期)、《动介组合体的配价问题》(《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二,北京大学出书社1998)等,把“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结合起来,成一家之言。配价语法方面的代表性论文还有:张谊生《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话语研究》1997年第1期),范晓、朱晓亚《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汉语学习》1998年第6期),戴耀晶《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中国语文》1998年第1期),陈昌来《现代汉语不足物动词的配价检会》(《话语研究》1998年第2期),徐烈炯、沈阳《题元表面与汉语配价问题》(《现代话语学》1998年第3期),胡裕树《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中国语文》2001年第4期)等。

90年代至20世纪前十年,学者们对语法学史作念总结和整理研究,并探索汉语特色的语法表面建筑。1990年,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训出书社)根据研究表面和方法的改革、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语法研究自己呈现的特色,把汉语语法学史分为草创、探索、形容、创新四个时期,并先容了台湾和中外汉语语法研究。2002年,陈昌来《二十世纪的汉语语法学》(书海出书社),将汉语语法学分为“自觉建立时期”“改革探索时期”“语法常识大普实时期”“荣华发展时期”等部分,是汉语语法学一个世纪历程的全面梳理和总结。

在汉语语法史方面,1986年史存直《汉语语法史提要》(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以商周以来(主如果周秦以来)的所谓“通语”的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检会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过程。余志鸿发表《<蒙古秘史>的特殊语法——OV型和POS结构》(《话语研究》1992年第2期)、《元代汉语假定句的后置标记》(《语文研究》1999年第1期)等,以《蒙古秘史》和元代汉语为主题作念了系列性研究。1999年,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书社)立足于现代汉语,视角瞄准近代汉语,对汉语词类、句式等作念了综合性整理研究。2008年,黄锦章《移动动词与上古汉语的类型学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用事件整合类型学表面研究上古汉语,对72个移动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当今上古汉语移动动词的义项中,佩戴离开、到达、旅途等万般路线信息的占十足上风,因此,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个具有构架功能的移动动词系统,是动词构架话语。

这一时期,除了上述研究连续进行之外,学者还进行了话题问题、焦点问题、语法化研究问题等,并有较多总结性效力。对于话题和焦点问题研究, 1998年,徐烈炯、刘图画出书《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上海教训出书社),在普遍语法和话语类型学的布景上研究汉语话题,从而体现了汉语研究的共性富厚以及对语法表面普遍性的追求。同庚,刘图画、徐烈炯发表《焦点与布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把“焦点”分为三类:天然焦点[+了得][-对比]、对比焦点[+了得][+对比]和话题焦点[-了得][+对比]。并由此伸开对汉语“连”字句的从头分析。该议题也激发了谋划和念念考。比如:高顺全《与汉语话题联系的几个问题——与徐烈炯、刘图画二位先生商榷》(《话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等。张豫峰发表的《汉语的焦点和“得”字句》(2002年《汉语学习》第3期)、《对于汉语句子焦点问题的两点念念考》(2006年《中州学刊》第2期)是焦点问题的麇集探讨。在语法化研究中,徐时仪《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1998年《复旦学报》第5期)、张谊生《“即是”的篇章衔尾功能过甚语法化历程》(《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高顺全《从语法化的角度看话语点的安排——以“了”为例》(《话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等论文以总结性研究效力较多。2000年,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商务印书馆),精选100多篇语法论文中的23篇,谋划了句法语义的双向研究、三个平面的交叉研究、配价与功能研究、句式变换研究、语义指向研究、动态变化研究等。2003年,金立鑫、白水振《现代汉语语法特色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不雅》(《汉语学习》第5期)一文,在谋划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款式、现代汉语的基本单元、现代汉语语法较为特殊的一些风物以及现代主要语法技能的基础上,先容和谋划流行于现代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些主要的研究本位不雅,其中主要包括:词本位、句子身分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和小句本位等。2005年,卢英顺《形态和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书社)出书。该书在汉语语法研究舒缓抹杀“印欧语眼神”,呈现出不休向汉语特色回顾的趋势下,对汉语语法表面体系的构建、话语事实的挖掘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作念了从头念念考。该书对汉语形态的研究麇集在四个方面:形态的下位分类及各个类别之间的关系,“词的功能增益”及“词的功能退化和功能转移”,语序和虚词在形态问题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法领域内汉语的形态问题。2010年,张斌、皆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等的《现代汉语形容语法》出书(商务印书馆),全书200多万字,包括引子共20章,全面系统的形容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形容语法,亦然代表上海语法研究水平的代表性著述。

二、句法分析、句型研究、句式研究

80年代在句子分析方法、句子的组成、句型研究等的谋划中,上海学者是主力军之一。胡裕树、史存直、陆丙甫、文真金不怕火、申小龙、左念念民等学者一边批判性念念考西方表面,一边努力进行汉语的句法分析研究、句类研究和句式研究。

史存直发表的《评几种新的句分析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句子结构和结构主义句子分析》(《中国语文》1981年第2期)、《从汉语语序看分散表面》(《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2期)等论文,反念念好意思国的结构主义语法和改革语法对于我国语法学界的影响,号令中国话语学家在受国外表面影响的同期,要有我方的念念考。陆丙甫发表的《骨干身分分析法》(《语文研究,》1981第1期)、《无穷递归的条件和有限切分》(《汉语学习》1983年第3期)、《历程切分和板块组合》(《语文研究》1985年第1期)等文章,新创骨干身分板块分析法:每一层的切分都有弃取地进行,只向围聚谓语中枢(一般指谓语动词)的地方切分,终末以切分出谓语中枢为止。

80年代,胡裕树发表系列论文《联系句子分析的几个问题》(《日本语》,日本1981),胡附《句子分析座谈》(《中国语文》1982年第3期),《试论句首的名词性身分》(《话语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如何细目句型》(《中文自修》1984年第4期)等,阐释其句法研究念念想,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念讲明汉语语序、虚词等。1984年,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训出书社),区分句子身分和句法身分,以为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平直身分,句子身分还包括特殊身分。1986年,文真金不怕火《句子各种——谈谈句子和语境的关系》(《中文自修》第1期)一文,从语境角度和信息结构角度看待句子,区分具体的句子和抽象的句子,是信息储存的句子和使信息反馈的句子、发端句和后续句、自足句和非自足句等。

1988年,左念念民《汉语句子的组成和界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以为,要想达到对句子有全面、深刻理会这个指标,必须高度嗜好对句子模式的研究,句子模式是句子本质和句子组成的揣度要道,亦然句子内涵的丰富性的麇集体现。对于句型的研究,1988年,申小龙的《中国句型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出书社),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专书话语材料的穷尽性研究为基础,建议了“句读本色、逻辑铺排、意尽为界”的句法不雅,试图建立新的句型表面和体系。

90年代,上海学者将三个平面表面进行实践和完善,在句类研究、句法研究、句型研究等方面形成热门。1993年,范晓《对于句子合语法或分歧语法问题》(《中国语文》第5期)指出,抽象句是由抽象的词类领域组成的句子,具体句指含有具体词语的句子,具体句又分孤苦句和语境句。1995年,胡裕树《试论句子类型的研究》(《汉语学习》第5期)以为:句子类型的研究,是语法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研究任何一种话语的语法,分析它的语法单元、语法结构或各式语法风物,其终极想法,即是建立该话语句子类型的系统。1995年,范晓《句模、句型、句类》(《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以为:句子三个平面上的三种类别可相对独或然分开来分析研究,这有助于语法研究的科学化、精密化、实用化,因而是必要的。但还得把句模、句型、句类三者结合起来,不然其中任何一面都不成不成代表句子的全貌。1996年,范晓《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汉语学习》第1期)以为: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生成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句子的生成机制对机器处理天然话语、对收场不同话语间的自动翻译以及对话语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1998年,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书海出书社)对现代汉话语的各式主要句型(句式)、句类、句模进行了精真金不怕火形容,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句子类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建立句系学的设想。同庚,范晓《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主语》(《话语研究的新念念路》上海教训出书社)全面阐发作为句法身分的主语。

21世纪前十年,句法分析方面的表面总结和具体研究均有不少效力。表面总结方面,2003年,陈昌来《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由学林出书社出书,是第一部全面形容和探讨现代汉语句子语义平面问题的专著。该书立足于句子的语义平面,贯彻阵势和景仰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探讨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身分的组成情况,并将其与句法、语用揣度起来。2004年,范晓《三维语法阐释》(《语文学习》第6期)讲明了三维语法的要点,以为语法研究应苦守四条方法论原则,即阵势和景仰相结合的原则、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形容息争释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研究方面,2007年,刘焱《“V掉”的语义类型与“掉”的虚化》(《中国语文》第2期)指出:现代汉语“(V)掉”的三种用法偶合对应于近代汉语的三个发展阶段。2008年,张豫峰《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分析》(《中州学刊》第2期),以为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干系的致使语态句有 “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五类,并建议了其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干系问题。2008年,陆丙甫《嫡派身分分析法——论结构分析中确保身分完好性的问题》(《中国语文》第2期)一文,针对80年代谋划时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保管身分“完好性”的问题进行了谋划。得出论断:为了保持主语、宾语、补语、状语的完好性,谓语的完好性必须彻底覆没,况且作为名词短语身分的定语必须从动词短语的分析中取消。

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对特殊句式作念了研究。1982年,胡裕树《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身分》(《话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主张主谓谓句的范围应该从严,可归为3类。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戴耀晶《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汉语疑问句的预设过甚语义分析》(《播送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汉语含糊句的语义细目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1期),黄锦章《轻动词假定和汉语句法研究》(《汉语学习》2004年第6期),袁宾《“蒙”字句》(《话语科学》2005年第6期),周红《现代汉语“给”字句研究综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等论著都对特殊句式的研究作念出了孝敬。

三、短语研究、词类研究和其他研究

1.短语研究

短语问题的谋划,SWAG是由词组成而又未成句的话语单元谋划的重要性问题。上海学者较早发表对于短语研究重要性的不雅点,之后进行了短语界说的探讨和短语类型的永诀。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上海学者就短语重要性过甚分类问题和分类步伐问题进行沟通。1978年,张世禄发表《汉语词组对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复旦学报》第1期)以为,由于词、词组和句子这三级在结构上取合并阵势,是以骄矜了词组在汉语语法上的重要性,同期也说明了汉语语法的特殊性。1979年,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商务印书馆)进一步强调词组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词组的两个桥梁作用:词和句子之间的桥梁作用,汉语语法的通俗型转向复杂性的桥梁作用。1979年,陆丙甫(《中国语文》第6期)建议:短语类型问题的谋划不在于分类自己,而在于归类艰难明确的档次步伐。由此主张语法结构不错分为三级:句法结构、下句法结构、词法结构。1980年,范晓《对于结构和短语问题》(《中国语文》第3期)一文,以为分类必须负责逻辑性,而不应多步伐分类。该文在称号上提倡用“短语”,根据功能将其分类为体词性短语、述词性短语、副词性短语。

80年代中期以后,以范晓和张斌为代表,研究麇集在短语的界说、动态短语与静态短语的永诀等方面。1985年,范晓《试论静态短语和动态短语》(《济宁师专学报》第4期)以为短语有两种存在方式,建议要区分静态短语和动态短语的不雅点。1991年,范晓《汉语的短语》(商务印书馆)以为,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能在句子里作念某种身分的话语单元。2003年,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训出书社)以为,句子的自足身分的谋划说明,静态的短语结构与动态句子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从句法结构到有交际功能的句子不是一个圣洁的收场过程。

2.词类研究

词类研究包括词类表面探讨、词类永诀步伐,及词类体系的建构、具体某类词的研究等。

70年代末至80年代,表面探索是学界热门。在词类分类步伐众说纷纭的情况下,1978年,陈望谈《文法简论》(上海教训出书社)以为:区分词类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词在组织中骄矜的功能。功能包括造句功能和结合功能。在此“功能不雅”之下,该书还建议了6条区分词类的具体方法,建议区分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主邀功能和次邀功能、频繁功能和临时功能等。1979年,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训出书社)以为:语法上区分词类的想法是为了指明词的外部结构关系,说明话语的组织划定。陈望谈、胡裕树等学者还在上述著述中对词类永诀研究均分类和归类之间关系问题作念了深入探讨,将早期语法书《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等未能处理好的分类问题和归类问题作念了区分,指出分类得出的是词类,而归类得出的是词性。以陈望谈等学者为代表的语法功能步伐的词类不雅成为学界词类不雅的主流。

90年代以后,总结词类研究效力、深入具体词类研究,效力丰硕。1990年,范晓《词的功能分类》(《烟台大学学报》第2期)对词的功能分类问题进行了综述,确信了陈望谈等学者为这一领域研究作念出的重要孝敬。1993年,文真金不怕火《与分类联系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第3期)一文谋划话语学中的实体类别和关系类别,触及语音、词汇、语法中的单句、复句等。区分了实体类别、关系类别、特征类别和功能类、阵势类、零阵势等几个成见,分析了分类的基础和步伐。1994年,陈光磊《汉语词法论》(学林出书社)对汉语的构词法、构形法和词的功能分类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阐释。1996年,陈光磊《汉语功能词类说》(《上海大学学报》第1期)阐扬功能分类的表面依据、步伐过甚旅途。2000年,文真金不怕火、胡附《词类永诀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第4期)谈到:传统语法要求每个词归入特定的类,每一类词与结构身分有特定的揣度,由于汉语衰败形态变化,咱们不成兼顾上述两个方面,于是寻求更多的次类和附类,但是也际遇不少问题,如果把词类的永诀扩大到与句法联系的语义和语用方面,问题可能处罚得更好一些。2005年,范晓《对于汉语词类的研究——顾虑汉语词类问题大谋划50周年》(《汉语学习》第6期)总结了词类问题谋划的情况,以为50年来汉语词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区分词类由多步伐转为单一功能步伐;对功能的阵势特征及各式词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建议了面前词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期阐发了汉语词类的几个表面问题,以为词的词汇景仰是永诀词类的基础,但不是分类的根据;主张把分类的根据和辨类的方法区别开来;以为词有三种语法功能(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勤劳能)等。2009年,马晓红《以功能学说建构的词类体系》(《语文学刊》第22期)回顾了陈望谈先生的改革词类表面,主要包括词类永诀表面、区分词类方法、有特色的词类系统、对词类永诀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同期也谋划了词类表面与西方剖析表面中的原型领域化表面的揣度。

除上述表面问题外,在动词、名词、描摹词、副词、量词、介词、代词等具体词类的研究和词类的综合研究等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效力。虚词研究方面,张谊生的副词研究在国内处于最初水平,皆沪扬的《口吻与口吻系统》(安徽教训出书社2002)、张谊生《助词及干系格式》(安徽教训出书社2002)、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安徽教训出书社2002)等代表了其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水平。动词研究尤其因其是句子句法语义结构研究的中枢问题而受到嗜好,学者对它作念了全面的研究。1987年,范晓、杜高印、陈光磊《汉语动词概述》(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该书对汉语动词的立类根据、语法功能、愚弄特色等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阐发。1994年,胡裕树、范晓《动词描摹词的“名蚀本”和“名词化”》(《中国语文》第2期)将五十年代也曾谋划过的动词描摹词的名蚀本问题从头建议谋划,以为该问题触及语法的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1995年,胡裕树、范晓出书《动词研究》(河南大学出书社)以为,动词研究是汉语语法中的第一号重要课题,亦然语法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动词在句法结构中行动技艺最强,大部分词类都跟它发生一定的结合关系。1996年,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综述》(山西高校合股出书社)从6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动词的语法特色。某类动词的具体谋划,范晓、张豫峰、卢英顺、陈昌来等东谈主均发表了重要论文进行谋划。2002年,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学林出书社)则从句法语义属性角度对现代汉语进行了探索。

3.语法领域的其他问题研究

1978年以后了,语法领域的其他研究也颇有进展和效力。1979年,胡裕树《现代汉语》将现代汉语动词的“体”分为完成、进行、告诫、启动、连接、尝试、短时等时态。现代汉语时体研究方面,以戴耀晶、左念念民、高顺全等为主要代表,主要论著有:戴耀晶的《现代汉语示意连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话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现代汉语短时体的语义分析》(《语文研究》1993年第2期)、《论现代汉语现实体的三项语义特征》(《复旦学报》1994年第2期)、《赣语泰和方言语法的完成体》上(《语文研究》1995年第1期)、《赣语泰和方言语法的完成体》下(《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浙江教训出书社1997)等;左念念民的《现代汉语的“体”成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试论“体”的本质属性》(《汉语学习》1998年第4期)、《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景仰》(《语文研究》1999年第1期)等;高顺全的《体标记“下来”“下去”补议》(《汉语学习》2001年第3期)、《进行体、连续体的含糊及干系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左念念民《汉语时体标记系统的古今类型变化》(《汉语学报》2007年第2期)等。这些研究在表面上和方法饶有创意,对现代汉语时体领域的研究具有积极的鞭策作用。

第四节 修辞学、语体学和语用学

上海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祥地。1923年唐钺《修辞格》(商务印书馆)出书,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格专著;1932年陈望谈《修辞学发凡》(大江书铺)出书,标志了中国现代修辞学学科的建立。 

1978年以后,上海从头成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重镇。1980 年,中国华东修辞学会(90年代更名为“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成立,上国番邦语学院王德春任创会会长,该会成为寰宇修辞学界效力最多、念念想最为活跃的社团。1982 年,华东修辞学会主办的《修辞学习》双月刊(2010年改为《现代修辞学》)在上海创刊,创刊主编为王德春。这是我国第一份修辞学杂志,亦然迄今为止中国唯独一份修辞学专科的CSSCI中枢期刊。1982年6月,为顾虑《修辞学发凡》问世五十周年,复旦大学和中国修辞学会在复旦大学召开“顾虑陈望谈先生《修辞学发凡》出书五十周年茶话会”。会后,论文集《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顾虑陈望谈<修辞学发凡>五十周年》于1983年7月由复旦大学出书社出书,体现了对陈望谈修辞学说的研究、传承和进展。1983年,中国华东修辞学会主编的《修辞学研究》集刊启动出书,到 2010 年共出书了10 辑。1991 年,马来西亚华侨实业家姚好意思良向复旦大学捐赠东谈主民币 20 万元,诞生“陈望谈修辞学基金”,据此面向寰宇诞生了“陈望谈修辞学奖”,首届评奖行动于 1993 年举行,国内一批高质地的修辞学著述得到奖励。2001年,以陈望谈先生之名定名、复旦大学中文系最高规格的讲座“望谈讲座”诞生,截止到2010年9月,该讲座汇集部份讲座(17个),由祝克懿主编出书《望谈讲座演讲录》(复旦大学出书社)。 

在学术探索和念念想孝敬上,从修辞学表面范式的创新、修辞学研究命题的拓展、修辞学与语法学的结合、修辞学和语用学的汇通、到中西方修辞学史的研究,上海学界起着引颈中国修辞学发展的作用。  

一、表面命题和研究范式

70年代末-80年代,上海学者的表面研究主要麇集在修辞与语法的关系、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等方面。1979年,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商务印书馆)出书,全书近60万字,以量词、虚词、词组为骨干,说明汉语语法的通俗性、活泼性和复杂性,建议了汉语各级语法单元“一以贯之”的组合原则,强调汉语语法必须结合修辞、逻辑才能阐述它的实用景仰,并建议了修辞大于语法的“汉语特质论”。1996年,林文金、周景元主编的《语法修辞结合问题》(北京话语学院出书社)等延续了这一问题的谋划;此自后的“文化话语学”研究、“汉语意合语法表面”“汉语韵律语法研究”与此影响也不无关联。1980年,《陈望谈语文论集》(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收入陈望谈在1918-1973 年间创作的 122 篇论文,其中文法修辞方面的论文最多。1985 年,《陈望谈修辞论集》(安徽教训出书社)出书,该论集收录作者66篇论文,其中部分为第一次公开导表。论集的出书既骄矜了陈望谈修辞学念念想的发展,也对1980年代汉语修辞学的“重启”产生了深刻影响。 

1984年,谢天蔚以《语用学分析实例》(《国外社会科学文摘》第9期)为题,率先先容了列文森的语用学表面。1986 年,王德春《番邦现代修辞学概况》(福建东谈主民出书社)出书,系统先容了各国现代修辞学的研究,这亦然我国改革盛开以来修辞学领域系统地引进国外表面的第一部专著,有劲推动了中国修辞学者新一波的“向外看”。1985年,范开泰发表《语用分析说略》(《中国语文》第6期),骄矜了“语用”成见对于中国话语学的现实景仰。1985年,何兆熊《语用学提要》(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出书,比较系统地揭示了西方语用学表面的基本框架,有劲促进了中国修辞学者的表面念念考。1998年,彭增安《语用 修辞 文化》(学林出书社)出书,把语用与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话语交际,阐发了语用与修辞的揣度和区别,并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与修辞问题加以探究。同期,黄锦章《前提、含义和话语的信息结构》(《修辞学习》1992年第1期),曲卫国、陈流芳《汉语呼唤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戴耀晶《试说“冗余含糊”》(《修辞学习》2004年第2期),金立鑫《预设的两大领域过甚阵势抒发系统》(《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等则先后对此进一步作了平直呼应。 

与此同期,一普遍中后生学者也纷纭从言语,辞格,修辞学的对象、性质、研究纲领、研究方法,语境学等方面伸开研究。1983 年,王德春《修辞学探索》(北京出书社)从言语环境、言语划定的新角度,阐发现代修辞学的主要问题,提升了修辞学的实用价值。1983 年,濮侃《辞格比较》(安徽教训出书社)出书,从“宏不雅比较”和“微不雅比较”两方面,对通行的修几个辞格系统和易于浑浊的常用辞格作念了精真金不怕火比较。1988年,宗廷虎、邓明以、李熙宗、李金苓的《修辞新论》(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从修辞学的对象、性质、研究纲领、研究方法比及语体作风,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明确建议修辞学既属于话语学,又是一门多边性学科的不雅点。自后,宗廷虎还防范“理会修辞”的研究,发表《钱钟书的理会修辞表面》(《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陈望谈先生的理会修辞表面》(《修辞学习》2002年第1期)。1989年,王德春、陈晨互助的《现代修辞学》(江西教训出书社)出书。该书区分了话语修辞和言语修辞,建议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引入信息论和放手论,讲明了社会豪情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视线。 

1987年王德春主编的《修辞学辞书》(浙江教训出书社)出书,是国内最早的修辞学辞书。共收据目 1320 条,包括古今中外修辞学表面和常识,分修辞学表面、话语技能修辞、话语修辞、修辞方式,以及语体、文学等内容。1988年,张涤华、胡裕树、张斌、林祥楣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辞书》(安徽教训出书社)出书,这是一部更大规模的专科辞典,共收词目2529条,包括东谈主名、书名、表面、方法等万般名词术语,有用地对推动了汉语语法修辞学的研究和汉语语法修辞常识的教学。  

1990年代,对中国修辞学学科的反念念成为重点内容。其中越过具有影响的是上海发起的“修辞学的科学性”的谋划。1990 年,胡范铸《科学主义与东谈主文主义的分野——中国修辞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云梦学刊》第2期),在检查七十年来中国修辞学研究方法历史基础上,谋划面前修辞学方法之大势过甚价值。1998 年,胡范铸(《20 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第6期)以为,20世纪中国修辞学也曾领有骄横,但濒临社会生涯新发展而带来的强烈的修辞表面需求,中国修辞学却堕入了“失语”的困境。1990年,刘大为《从修辞学的两种学科性质看它与语法学的关系》(《修辞学习》第3期)建议,修辞学必须与语法学一样有着强烈的表面富厚和清闲的科学地位。1992年,他又在《言语行动与修辞学的体系构想》(《修辞学习》第1期)中建议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本色假定,足以为研究它的学科推献技扫数这个词庞杂的体系构架来。

2000年代启动,中国修辞学最有代表性的几种新的研究范式渐渐成形,并分别体现出向语法学逼近、向其他学科逼近、同期既回应“话语本色”问题又回应社会话语生涯问题三种取向。并在谋划中不休发展,影响日益深入。 

2002-2003年,胡范铸在《修辞学习》连气儿发表《“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2002年第2期)《什么是“修辞的原则”?——对于修辞学几许基本领域的从头念念考(二)》(2003年第3期)《从“修辞技巧”到“言语行动”——试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语用学转向》(2003年第1期)。他相持指标、问题、方法统一,以从头界说后“言语行动”为中枢成见推导修辞学分析新模子,并由此先后发表了《基于“言语行动分析”的法律话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新闻话语客不雅性问题的言语行动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领域的“日常话语”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言语行动的合意性、合意原则与合意化》(《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等文老汉色影院,形成了既关切社会生涯各场域又试图回应“话语本色”研究,既追求独创又追求系统性逻辑性的“新言语行动分析”研究范式。陈佳璇《试论“多礼原则”不是修辞的最高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等文进一步对此作了回应。

2002年,吴礼权《修辞豪情学》(云南东谈主民出书社)出书,对阐释修辞文本建构的豪情机制作出探究。2003年,刘大为出书《比方、近喻和自喻——辞格的剖析性分析》(上海教训出书社),试图从剖析话语学的视角研究因剖析关系改变而形成的不同辞格特质。2010年,刘大为在《现代修辞学》第4期连载发表《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建议了如安在语法分析与修辞分析的聚积中,以“修辞构式”为中枢建构修辞学新框架的可能性。这一构想,影响了不少修辞学者,在语法学研究中也产生了积极回应。2004 年,宗守云出书《功能修辞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试图借助功能话语学的表面建构语法学与修辞学的聚积。。 

胡范铸《翻译:话语墙壁的凿通与东谈主类文化的互文》(《暨南学报》1991年第3期),黄敏《互文性》(《现代中文学刊》2006年第2期),盛若菁《比方语义学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书社2006),甘莅豪《中西互文成见的表面渊源与整合》(《修辞学习》2006年第5期),黄敏《再现的政事:CNN对于西藏暴力事件报谈的话语分析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3期),祝克懿、蒋勇《20世纪社会政事重要词“改进”的互文语义考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陈佳璇、胡范铸《一九七二——一九七五时的社会批判:《管锥编》与着作语境的互文性分析》(《东吴学术》2010第3期)等文,用另一种有趣探索现代修辞表面,在方法上以西方互文性等新的表面为依托,在对象上则关切更为宽阔的社会生涯。 

2008年1月,复旦大学、《修辞学习》裁剪部、上海市语文学会发起“首届望谈修辞学论坛”;2009年,又召开了““第二届望谈修辞学论坛”。论坛汇注了寰宇最有代表性的修辞学者,围绕“修辞学研究范式的重构和器用性领域的建筑“,连续地伸开交锋,已成为寰宇修辞学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论坛。 

2006-2009 年,由宗廷虎、陈光磊、冯广艺主编的“新世纪修辞学书系”(11 种)由山东文艺出书社陆续出书。

二、语体学与领域话语研究 

改革盛开以来,“语体”研究是上海修辞学研究的连续性课题。  

1985 年 6 月,复旦大学话语文学研究所与华东修辞学会召伊始届“语体学学术谋划会”,会后裁剪出书了《语体论》(安徽教训出书社1987),这是中国第一册语体学研究论文集。1991年,胡裕树主编的《语体学丛书》(云南东谈主民出书社)成为中国第一套语体研究丛书。1987年王德春的《语体论略》(福建教训出书社),对语体的基本常识作了麇集的阐发。2000年以后,李熙宗《对于语体的界说问题》(《复旦学报》2005年第3期)、《语文格式与语体的关系过甚实践功用》(《现代修辞学》2009年第6期),霍四通《面向天然话语处理的语体学表面》(海风出书社2005),袁晖、李熙宗主编《汉语语体概论》(商务印书馆2005),金立鑫、白水振《语体学在话语学中的地位过甚研究方法》(《现代修辞学》2012年第6期)等先后对于语体的界说、语体学的中枢、语体学表面等问题伸开了连续的谋划。这一系列研究也为自后的“语体语法”谋划开辟了各种可能。 

对具体语体的研究,代表性的效力有刘大为的《诗歌话语的语体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潘庆云的《法律语体探索》(云南东谈主民出书社1991),宗廷虎主编的《辩论艺术》(云南东谈主民出书社1991)、祝克懿的《话语学视线中的“样板戏”》(河南大学出书社2004)、《新闻语体探索——兼论话语结构问题》(海风出书社2007)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于言语行动的好意思学特质和作风类型的深入检会是上海修辞学的一大特征。1985年,刘衍文、刘永翔合著的《文学的艺术》(花城出书社),对中国传统诗歌话语艺术的表面、成见、方法、经典案例进行了极具慧心、精真金不怕火入微的谋划。1987年,胡范铸《幽默话语学》(上海社会科学出书社)第一次将幽默置于好意思学和修辞学两大领域的揣度下,对幽默话语的表面与风物、话语幽默的性质、幽默话语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还越过具体总结了达到幽默效果的几十种修辞技能。该书对于国内其后干系研究产生了正常的影响。1990年,胡范铸发表《真的陈说、空幻陈说与事实所指》(《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其后,《修辞学习》杂志开辟了“谰言研究“专栏,不仅成为话语行动性状研究的一种探索,也骄矜了中国粹者品评性话语表面研究的一种实践。

这一时期,愚弄多种表面方法开展介入现代社会话语生涯是新时期以来上海修辞研究的了得特色。1988年,胡范铸在《修辞学习》主理了“文学话语研究专号“,麇集编发了申小龙《汉语文学话语的流块建构》、胡范铸《文学话语阐释学刍议》、邵敬敏《毛茸茸的理性与下富厚的力量——<红高梁>豪情形容话语分析》、皆沪扬《突破日常逻辑之后——演义话语句式新变》等十多位后生学者的论文,并成为期刊史上第一个文学话语研究的专号。1989年,孙莲芬、李熙宗的《公关话语艺术》(常识出书社)出书,成为寰宇最早的公关话语研究著述之一,也标志了汉语修辞学从个东谈主话语交际研究向机构话语交际研究的转向。1991年,华东师大等校学者发起的“第一届告白话语沟通会“;2001年,金立鑫发表《“文革”话语的社会文化豪情分析》(《书屋》第3期);2001年,祝克懿发表《 “文革”元旦社论话语的逻辑语义分析》(《贵州大学学报》第4期);2004年,胡范铸等发表《中国户外标语标语研究的问题、指标与方法》(《修辞学习》第6期);2005年祝克懿发表《新闻语体的融会功能》(《复旦大学学报》第3期);陈佳璇等发表《指称、事实、不雅念——督察所在押者身份称谓的社会剖析话语学分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2010年,祝克懿发表《互文:语篇研究的新论域》(《现代修辞学》第5期 )这些都进一步在社会学等多种景仰上拓展了修辞学研究对象。 

2002年和2003年,胡范铸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接连发表《突发危险照料的一个语用学分析——兼论话语学的研究视界》(2002年第6期)《真话如何实说:突发大众安全危险照料中的政府信息发布——危险照料的语用分析之二》(2003年第6期),不但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建议了危险照料的语用原则过甚推导依据,况且还骄矜了“政事传播话语学”“和案例库修辞学研究”的某种发端。2010年,胡范铸的《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度形象传播》(《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明确建议了“国度与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问题;同庚,上海市语文学会、《现代修辞学》编委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合股召开了“”第一届国度形象修辞学沟通会。2010年,祝克懿《掇千里珠集 李熙宗卷》出书(复旦大学出书社),该书“学术树立”编汇集了李熙宗教化18项对于语体学、作风学研究的重要效力。

2007年,徐时仪出书《汉语白话发展史》(北京大学出书社)。该书是首部研究汉语白话史的专著,探讨了汉语古今演变和文白的转型。2009年,胡奇光出书《中国古代话语艺术史》(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是他1990年《文笔鸣凤——历史作者作风章法研究》(语文出书社)的雠校版,从检会我国话语艺术演进的历程中,提真金不怕火出话语艺术的旨趣和方法,同期又阐扬了研究话语艺术的表面和方法。

三、修辞史和修辞学史

牛逼于复旦大学修辞学与文艺品评学传统,上海学者的修辞史与修辞学史研究成为改革盛开以来中国修辞学研究的代表。 

1989 年,易蒲(宗廷虎)、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吉林教训出书社)出书,由先秦、 两汉论至1966 年前,被视为“一部多角度的历史的创新的汉语修辞学史”。1990 年,宗廷虎出书《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训出书社),这是中国第一册断代修辞学史,时限为 1905-1988 年,该书不但分析了大陆修辞学的演变,还同期关切了港台修辞学的发展。 

1998年,郑子瑜、宗廷虎主编的《中国修辞学通史》(五卷本)(吉林东谈主民出书社)出书。其材料涵盖先秦直至 1995 年,学科拖累形而上学、好意思学、文学、经学、逻辑学、文章学以及训诂、 音韵、笔墨等;命题包括文章修辞、诗歌修辞、诗文修辞、词、曲修辞、戏曲修辞、散文修辞、演义修辞、辞格研究、文本作风研究、话语作风研究等;此书标志了修辞学史研究的新的阶段。此外,吴礼权《中国修辞形而上学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傅杰《章太炎与汉语修辞学》(《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汪如东《汉语方言修辞学》(学林出书社2004)平分别就不同专题或者不同东谈主物对对相应的修辞不雅材料作念了梳理。2008 年,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上、下卷)出书,时刻上从1900直到2000年,空间上从大陆到台港澳地区,比较完好地阐发了20世纪的汉语修辞学。 

2007年,宗延虎、陈光磊主编《中国修辞史》(吉林教训出书社)出书。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数千年汉民族话语实践中的修辞风物,被视为一部原创性的汉语修辞史著述。2009年,胡曙中出书《西方新修辞学概论》(湘潭大学出书社),这是作者继《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3)、《好意思国新修辞学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9)后,对于西方修辞学发展更为系统的研究。 

第五节 笔墨学

改革盛开以来的上海笔墨学研究走在寰宇前线,其中较为了得的特色是在传统六书表面的梳理和研究中有了定论性的研究效力;建议了以古笔墨贵府为基础、贯通古今汉字的汉字学表面;对汉字性质的谋划有了较为长远的富厚;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笔墨研究与应用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件与古笔墨研究中心为基本阵脚的甲骨文、金文等万般古笔墨研究及干系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效力;建筑了古笔墨到现代汉字的中国笔墨数据库;现代汉字研究最初于寰宇;汉字文化研究效力丰富;同期在构建普通笔墨学的基本表面方面作念了独创性探索。

一、汉字性质谋划与汉字学表面建构

上海学界对普通笔墨学的研究较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述为王元鹿于1996年出书的《普通笔墨学概论》(贵州东谈主民出书社),是我国第一部普通笔墨学表面专著,同期在构建普通笔墨学的基本表面构架方面作念了独创性探索。底下主要概述上海学界在汉字性质谋划及汉字学表面建构方面的情况。

1.汉字性质谋划

上海话语学界对汉字性质的谋划,可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4年为第一个时期,2004年以后为第二个时期。谋划麇集在汉字是表意笔墨照旧表形笔墨方面。

1978年,许宝华分科主编的《辞海·话语笔墨分册》(上海辞书出书社)把笔墨体系分为表形笔墨(象形笔墨)、表意笔墨、表音笔墨三类,而汉字属于其中的表意笔墨。由此激发了寰宇规模的汉字性阻挡题的大谋划。针对学界“古代汉字是形象笔墨”这一普遍提法的不同意见,1981年,张世禄发表《汉字的本性过甚对社会、文化的作用》,重述汉字作为与“图画笔墨”“标音笔墨”不同的“表意笔墨”的视力。1987年,申小龙《汉字的特色过甚归宿》(《汉语学习》第1期)从汉民族念念维特色、汉字与汉语关系角度谋划汉字的性质,以为汉字意化亦然顺应汉语音节特色的。更多还原

2004年,以詹鄞鑫发表《20世纪汉字性阻挡题研究评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为标志,汉字性阻挡题的谋划投入原土化研究的第二个阶段。该文梳理出20世纪以来学界对汉字定性的两大起点:一是表音笔墨照旧表意笔墨的问题;形成表音笔墨说、表意笔墨说、意音笔墨说。二是笔墨与话语结构中的哪个单元相揣度的问题;形成表词笔墨说、语素笔墨说、语素-音节笔墨说。2007年,潘玉坤《汉字的性质》(大象出书社)一书从汉字的泉源原始画图和岩画验证汉字的表意性质,并探讨汉字在信息化期间濒临数字化的挑战后如何发展。同庚,殷寄明《现代汉语笔墨学》(复旦大学出书社)以为汉字是具有表意性、示源性的语素-音节笔墨。2008年,李圃《节律性、自足性与相似性——谈谈汉语的特色和汉字的特色》(《中国笔墨研究》第2辑)从话语与笔墨关系角度谋划汉字性质。

2.汉字学表面建构

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回报传统汉字学的研究,对汉字起源过甚演变、传统六书表面等,启动整理和归纳。代表性论著有:1980年许威汉发表《通假质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984年罗君惕出书《汉笔墨学要籍概述》(中华书局)。

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上海学者在汉字学表面的建构研究方面效力了得。1989年,李玲璞(别号李圃)发表《甲骨文造字八法论》(顾虑殷墟甲骨文出土九十周年国际谋划会),初次将甲骨文造字法分为八类,开启了古笔墨视角造字法的表面探讨。2000年,李圃发表《字素表面过甚在汉字分析中的应用》(《学术研究》第4期),创立了三维系统表面和字素分析法,为宏不雅笔墨学表面系统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李圃发表《汉字学元点表面过甚干系问题——兼谈汉字剖析的几许误区》(《中国笔墨研究》辑刊)等,初次建议“汉字学元点表面”,其表面基础是汉语单音节语素与汉字成字的对应关系。2002年,许威汉《汉语笔墨学提要》(上海大学出书社)出书,提要性总结、梳理汉语笔墨学的重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于六书的研究主要从语源学、汉字结构等方面检会。1991年,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训出书社)把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铲除在结构类型之外,增多了象事、变体,从而形成“新六书说”。1993年,张斌、许威汉主编《中国古代话语学贵府汇纂(笔墨学分册)》(福建东谈主民出书社)归纳整理了前东谈主对于笔墨学的著述,是一部参考价值较高的贵府汇编。2000年,殷寄明发表《“六书”的语源学透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以为“六书”都是表词法。2003年,臧克和发表《字符与分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从汉字构形学角度谋划“字符”及分类问题。2006年,臧克和发表《结构的全体性——汉字与视知觉》(《话语笔墨应用》第3期),强调汉字结构分析与汉字全体性感知划定的对应,之后又发表《楷字的期间性——贮存楷字的时刻档次问题》(《中国笔墨研究》2007第1辑)等论文,以楷书为专题谋划汉字学表面问题。

对传统六书的成见剖析及表面坚定,以六书相兼为进口,也有了突破和定论。2009年,张玉梅出书《王筠汉字学念念想述论》(上海交通大学出书社),以《说文释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阐释并确信了王筠朴素而较为科学的话语笔墨不雅。2009-2010年,张玉梅发表《王筠“取象解字”对<说文>“因形说义”的纠正》(《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9)、《王筠形声兼会意述论》(《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1期)、《王筠六书相兼过甚古笔墨验证》(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年会2010)等论文,将六书研究史上的“相兼”问题作念了定论性的考辨:从《说文》六书成见开赴的六书势必相兼,出土古笔墨的引入也不成根人道改变六书相兼的实质。

二、甲金笔墨研究、《说文》研究及古笔墨综合研究

1.甲金笔墨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上海的甲骨文、金文研究发展很快,学者们从单字、篇章起初,启动基础性研究。1978年,戴家祥启动编写《金文大字典》,1979年发表《墙盘铭文通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等考释类论文。1981年,李圃出书《甲骨文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是我国早期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效力。詹鄞鑫发表《释 》(《话语研究》1985年第1期)、《释甲骨文“彝”字》(《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等论文,是单字考释方面的代表性效力。1986-1990年,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全四册)陆续出书,选注金文533件,规模为寰宇最大;1988年,戴家祥校点出书的《古籀余论》(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为清吴式芬《攈古録金文》的考释补阙千余字;1989年,李圃《甲骨文选注》(上海古籍出书社)出书,详细注释了六十多条经典卜辞。

20世纪90年代,甲骨文、金文研究效力以字典和专著的方式呈现。1995年,戴家祥主编的《金文大字典》由上海学林出书社出书,共计300多万字。该字典字形沿路来自拓本,真的而丰富,且每个字形下附有考释按语。1998年,王文耀出书《简明金笔墨典》(上海辞书出书社),颇具实用性。1995年李圃著《甲骨文笔墨学》(学林出书社),是第一部巨贾甲骨文断捉刀墨学表面专书,从甲骨笔墨现实开赴,珍惜形容了巨贾甲骨笔墨的本色系统。

21世纪,甲骨文、金文的研究除了对个别字的考释、器物定名等外,也走向笔墨学、语法学等体系性研究。前者比如:2001年,臧克和《<殷周金文集成>念书杂志(一)》(《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1期);2006年,张再兴《释“俯”》(《古汉语研究》第4期); 2009年,刘钊、江小角《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考古与文物》第3期)等。后者比如:2004年,张再兴《西周金文笔墨系统论》(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05年,潘玉坤《西周金文语序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07年,陈剑《甲骨金文考释论集》(线装书局);2009年,刘志基《甲骨笔墨形规整化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2010年,刘志基《西周金笔墨频特色成因初探》(《话语科学》第1期)等。

2.其他古笔墨研究和《说文》研究

1979年,上海博物馆推出《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上海字画出书社),领寰宇著录和研究之先。20世纪90年代后,玺印、买地券、墓志、石刻等方面的笔墨类研究较多,主要有:1994年,孙慰祖《古封泥集成》(上海书店);2003年,吕志峰《东汉买地券著录与研究概述》(《南都学坛》第2期);2008年,王平《魏晋南北朝石刻篆字与<说文>小篆构形比较》(《中国笔墨研究》辑刊)、姚好意思玲《唐代墓志词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09年,吕志峰出书《东汉石刻砖陶等风俗性笔墨贵府词汇研究》(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等。

这一时期,上海在竹书、简帛类笔墨方面的整理与研究效力颇丰。主要论著有:郭若愚《战国楚简笔墨编》(上海字画出书社1994);徐莉莉《马王堆帛书称数法研究》(《汉语笔墨学刊》第1辑1997);虞万里《尹湾汉简神乌赋笺释》(台湾《第一届国际暨第三届寰宇训诂学学术沟通会论文集》1997);徐莉莉《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的声符替代风物过甚与古今字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刘志基《说楚简帛笔墨中的“宀”过甚干系字》(《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4);虞万里《竹简<缁衣>与先秦君臣、君民关系索隐》(《社会科学》2005第10期);刘钊《读<上博六>词语笔记三则》(《中国笔墨研究》2008年第1辑);臧克和《简帛与学术》(大象出书社2010)等。

2001年,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书社)启动出书,至2012年共计9册沿路出皆。该书收入近百年来所发现的秦始皇焚典坑儒之前原始的战国古籍,竹简共计有八十余种,包括原存书题二十余篇。此后在寰宇范围内形成的针对该书笔墨、所收录材料的研究,主要有:臧克和、王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诗论”(三)》(《学术研究》2002年第8期);藏克和《上博楚竹书中的“诗论”文件及范型》(《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王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缁衣>引<诗>异文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等。

21世纪前十年,上海学者连续着《说文》过甚干系的笔墨学研究。主要论文及著述有:王平《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与大徐本小篆比较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臧克和、王平校订《说文解字新订》(中华书局2002),王平《<说文>重文研究综述》(《古籍研究》 2004年第2期),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新证》(作者出书社2007),王平《<说文>重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08),臧克和《<篆隶万象表面>价值及体例特色》(《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8)等。2008年,臧克和《中古汉字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该书聚集了《说文解字》《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表面》《宋本玉篇》等重要字汇的沿路形音义信息,具有较全面的参考价值。

3.古笔墨综合研究

20世纪末,上海古笔墨的综合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李圃主编的《古笔墨诂林》(上海教训出书社)第1卷出书,至2004年,该书出全12卷,是我国古笔墨研究以来规模最大、搜罗最皆备的汇释类器用书。它初次将历代学者的八大类古笔墨(甲骨文、金文、古陶文、货币文、简牍文、帛书、玺印文和石刻文)研究效力汇为一编;初次愚弄筹划机技巧处罚了古笔墨的排版印刷;根据秦汉篆书厘定了近万个篆书古隶定字样,为研究篆书演变至后世楷书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中国字样史上亦然第一次。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笔墨研究与应用中心主编的《中国笔墨研究》(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s)第1辑出书,这是大陆地区起初创办的专门刊载中国笔墨本色和应用研究效力的泰斗刊物。

2000年,李玲璞、沈康年、郑明互助开导的“古笔墨字形库及电脑排版系统”通过坚定。2003年,该中心出书“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 广西金海湾电辅音像出书社 / 广西教训出书社)、“战国楚笔墨数字化处理系统”(上海教训出书社),收场了全球初次出土古笔墨原始材料的数字化挫折。该中心还建立了辘集资源平台,包括:“《说文解字》多功能检索系统”“花圃庄东地甲骨检索系统”“《古笔墨诂林》电子检索”“《金文文件集成》电子检索”“汉字古音检索”“常用古笔墨字形检索”“《古笔墨考释提要总览》关联检索”“《说文解字》检字五种”等。其他主要效力还有《金文引得》(中华书局2001)、《古笔墨考释提要总览》(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2010)、《中国石刻丛书》(南边日报出书社2010)等多种著述。

2005年以来,复旦大学出土文件与古笔墨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效力有:张涌泉《汉语俗字续考(二)》(《中国笔墨研究》2005);张涌泉、李玲玲《敦煌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研究》(《敦煌研究》 2006年第6期),周波《<九店楚简>释文注释校补》(《江汉考古》2006年第3期);裘锡圭、曹峰《“古史辨”派、“二重凭据法”过甚干系问题——裘锡圭先生访谈录》(《文史哲》2007年第4期),陈剑《上博竹书“葛”字小考》(《中国笔墨研究》2007年第1期),汪少华《利用异文训释词义的利弊举隅》(《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刘钊、叶玉英《利用古笔墨贵府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2期),郭永秉《战国竹书剩义(三则)》(《话语研究集刊》2008);裘锡圭《说“建之以常无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刘钊《释甲骨文中的“秉棘”》(《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2期);张小艳《敦煌籍帐通告字词笺释》(百年敦煌文件整理研究国际学术谋划会论文集(上册)2010)、郭永秉《楚竹书字词考释三篇》(《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10)等。

这一时期上海学者还对古笔墨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责任。2001年,华学诚发表《汉字投入21世纪》(《国际学术动态》第2期),总结了20世纪汉字学在通论性汉字学、古笔墨研究、《说文》研究、俗字研究等领域的效力。2006年,詹鄞鑫《20世纪的中国古笔墨研究综述》(《中国笔墨研究》辑刊)全面总结了20世纪中国古笔墨的研究情况。此外,2006年,刘钊出书《古笔墨构形学》(海峡出书发行集团,福建东谈主民出书社),该书研究汉代以前的古笔墨产生、组成过甚发展演变的划定,主张以科学的笔墨象征不雅富厚和分析笔墨,强调“以形为主”的分析考释原则。2009年,刘志基《字频视角的古笔墨“四书”分泄气展研究》(《古汉语研究》第4期)从古笔墨字频视角分析了传统六书中四书的历时变化。2010年,李圃、郑明主编的《古笔墨释要》(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该书将12卷本的《古笔墨诂林》作念了精华浓缩,达到了篇幅小而信息量大的效果。

三、现代汉字研究、俗笔墨研究、异体字研究

1.现代汉字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上海学者率先启动关切现代汉字的专门教学与研究,在寰宇居最初地位。1985年,高家莺、范可育发表《建立现代汉字学刍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谋划建立现代汉字学的必要性、建立现代汉字学的基础、现代汉字学的内容、现代汉字学的研究方法、疯狂促进现代汉字学的建立等问题。1993年,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编撰出书《现代汉字学》(高等教训出书社),成为“现代汉字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此后这一领域的主要论文还有:晓东《现代汉字部件分析的程序化》(《话语笔墨应用》1995年第3期),邵昌林、邵枫《汉字发展趋势探索》(《中文信息》1997年第3期),顾颖、杨文惠《笔位变体与笔画教学——由“笔墨”与“字”的区分谈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第4期),楼兰《现代3500常用字中的记号字及半记号字考核——兼论现代汉字记号化的成因及影响》(《渤海大学学报》2007第4期)等。

21世纪,学者进一步作表面体系的建构。2007年,殷寄明、汪如东出书《现代汉语笔墨学》(复旦大学出书社)以为:现代汉语笔墨学是研究、探讨笔墨记录现代汉语的各种风物以及联系划定的科学,它与古代汉语笔墨学是源流关系,同期又具有属于现代汉语分支学科的多方面的特殊性。

2.俗笔墨研究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学者启动关切俗笔墨研究。1990年,陈五云发表《俗笔墨学刍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强调研究俗笔墨学故意于了解汉字形成演变中,大众对汉字在传播和收受中的豪情以及文化布景所起的作用。2000年,陈五云出书《再行视角看汉字:俗笔墨学》(河南东谈主民出书社),总结和谋划俗笔墨学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俗笔墨产生的划定、历史、考释等。

投入21世纪,学者从传世文件、释教文本及词语等多角度对俗笔墨伸开研究。从文件角度研究俗字的主要效力有:2002年,王春艳《浅论温和寺本<太素>的俗字研究方法》(《中医药文化》第3期)从古医书中的俗字起初,研究其笔墨学和医学上的双重景仰。2005年,张涌泉《汉语俗字续考(二)》(《中国笔墨研究》辑刊)探讨大型字书中的疑难俗字,并根据敦煌文件等级一手材料对空幻作雠校。何继军、詹言《唐代“三书”俗字的诸种类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从唐代《干禄字书》《五经笔墨》《九经字样》“三书”角度作研究,为建立完好的汉语笔墨学体系职业。

从释教文本和词语角度研究俗字,代表性效力有:徐时仪《慧琳<一切经音义>所释俗字考》(《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5),赵春兰、莫波功《<应县木塔辽代秘藏·妙法莲花经>俗字类型论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徐时仪《<一切经音义>俗字考》(2009),徐时仪《敦煌写卷佛经音义俗字考探》(《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9)等。

对俗笔墨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的主要效力有:詹鄞鑫《俗笔墨学研究综述及干系问题》(《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8)、周阿根《五代墓志俗字考辨》(《学术界》2010年第9期)。

3.异体字研究

20世纪末以后,上海学者对异体字的研究效力颇丰。1997年,李圃主编出书《异体字字典》(学林出书社),汇集历代汉字异体,立有近万字头,选收五万傍边的异体字。该书比台湾《异体字字典》(2000年)早出书三年。1999年,王继洪发表《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从表面角度阐释异体字的作用。

投入到21世纪,异体字研究的表面性、总结性论文和辞书类著述也接踵显现,主要有:2002-2004年,李圃发表的《正宗笔墨与方域笔墨及干系问题》(中国笔墨研究与应用中心2002年年会)、《正本清源说异体》(《话语研究》2003年第1期)、《中国正宗笔墨的发端——巨贾甲骨笔墨在中国笔墨发展史上的地位》(安阳巨贾考究国际学术沟通会2004);徐时仪的《略论汉语异体字的剖析理据》(《中国笔墨研究》 2007年第1期);刘志基、张再兴出书《中国异体字大系——篆书编》(上海字画出书社2007)。2009年,刘志基发表《简说古笔墨异体字的发展演变》(《中国笔墨研究》辑刊),立足汉字发展史的视角,分巨贾、西周、战国三个时段形容古笔墨异体字系统景色过甚发展演变。臧克和主编《中国异体字大系(隶书编)》(上海字画出书社2010)出书,使异体字研究有了较为全面的参考书系。

四、比较笔墨学研究、汉字文化研究

1.比较笔墨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率先启动了比较笔墨学研究。1988年,王元鹿出书《汉古笔墨与纳西东巴笔墨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是我国第一部对于两个民族古笔墨的比较研究专书。2001年,该作者出书《比较笔墨学》(广西教训出书社),把比较方法引入世界笔墨研究领域,全面地对汉民族笔墨、中华英才笔墨与世界各式笔墨进行了系统上的综合性比较研究。之后,上海比较笔墨学研究、少数民族笔墨研究等的发展较快,发表了一系列的论著,主要有:朱建军《从笔墨渊源物的角度对语段——记意笔墨类型学的探讨》(《大理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王元鹿《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汉字发生研究的历史回顾》(《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朱建军《从笔墨斗争视角看汉字对水文的影响》(《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翟宜疆《以自源字为依据的水文的初期性质拟测》(《中国笔墨研究》2007年辑刊)等。2007年,王元鹿出书《中国笔墨眷属》(大象出书社),主要先容与汉字有着极亲近血统关系的纳西、彝、瑶、壮、水等20余种方块笔墨。2010年,朱建军《象征学角度的笔墨分类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建议用皮尔士的“三位一体”的象征学表面从头扫视笔墨学问题。

2.汉字文化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上海学者进行了宏不雅的汉字文化的表面建构。1994年,刘志基出书《汉字文化学简论》(贵州教训出书社)。该书从宏不雅的视线开赴,建议了汉字文化学的完好表面。1996年,刘志基出书《汉字文化综论》(广西教训出书社),由“文化贮蓄”“文化塑造”“表面方法”等方面进一步阐释汉字文化学的性质、任务、地位等,标志着汉字文化研究启动投入了系统探索的阶段。1997年,李玲璞、臧克和、刘志基互助出书《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贵州东谈主民出书社),从古汉字的视角开赴,研究汉字文化问题。1999年,刘志基《汉字身形论》(广西教训出书社)从“汉字身形”,即汉字的视觉形态角度,深入阐释汉字独特视觉形态底层的塑造、维系系统。

90年代末至2010年,上海汉字文化研究呈现更为丰富的研究态势,进一步深入挖掘汉字文化在豪情念念维、社会功能、中西笔墨比较等方面的内容。1999年,臧克和发表《古汉字结构的取象类型原始移情考略》(《学术研究》第5期),探讨古汉字结体取象的移情原则与巫术念念维的关联。2002年,余志鸿《汉字文化过甚社会传播功能》(《上海大学学报》第4期)阐发汉字已成为研究中华英才文化的“话语化石”的不雅点。2003年,申小龙《论汉字的文化界说》(《汉字文化》第2期)从汉字的书面象征系统角度号令:普通话语学重建笔墨表面 ,解脱经久以来短促的“语音中心论”。2004年,李晓菲《论民族古籍中汉字的文化价值功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东谈主文社科版)》第12期)探讨汉字在民族古籍形成的过程中对中华各民族的念念维方式、豪情教学等诸方面产生的影响。其后发表的论著还有:董莲池《非王卜辞中的“天”字研究——兼论商代民间尊“天”为至上神》(《中国笔墨研究》辑刊2007)、张再兴《汉字的功能》(大象出书社2007)等。

第六节 方言学

1981年,复旦大学中国话语文学研究所成立,设有吴语研究室,其研究防范愚弄赵元任等创立的现代话语学表面和方法,并引进国际话语学的最新的先进表面方法;同期组织力量对吴方言作念了大宗田园考核责任,尤其是对上海城区的老派、中派和新派方言进行了深入考核,汇集了大宗的第一手语料。使上海成为最早引进国际最新方言研究表面和方法来解释方言的地区之一,上海的方言研究在汉语各地区方言研究中保持前沿地位。

一、吴语及上海方言研究

吴语及上海方言研究是上海方言学研究的要点。

1.综合研究

1982年由复旦大学吴语研究室举办“吴语研究学术会议”,是国内最早召开的联系吴语研究的学术会议。1988年,该研究室论文集《吴语论丛》由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1988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召开“吴语研究国际学术会议”,第二届起由上海语文学会和香港话语学会合股举办各届吴语研究国际会议,到2010年,共出书会论说文集《吴语研究》(上海教训出书社)5辑,汇集了参加会议的上海学者和其他学者大宗论文,包括语音及音韵研究,语法、语义、语用及词汇研究,历史比较研究,社会话语学和应用话语学研究,吴方言和其他方言的比较研究等。1988年,吴语研究室出书论文集《吴语论丛》(上海教训出书社),其中许宝华、游汝杰《方志所见上海方言初探》建议充分嗜好和使用地方志中的方言贵府的不雅点,对汉语方言学表面建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80年代末最重要的集体技俩是许宝华、汤珍珠主编的《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教训出书社1988)。此书全面记录了上海市区音系(分老派、中派、新派)、连读更改、同音字表、词汇、语法和各式标音例如。其中征集了上海市区方言词语和熟语8000余条,分类编排,注音释义,是当年对上海市区方言词语征集得最全面的一部著述。

90年代以来,上海学者既有吴语历时发展研究,也有吴语共时情况研究,对吴语研究以致方言研究都具有难得的参照价值。历时研究方面,1991年,钱乃荣发表《上海话语的变迁》(为1986年在好意思国奥克兰召开“中国话语和方言学术谋划会”大会呈报,好意思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等地话语学学者初次聚合参加),用词汇扩散论旨趣详细分析了自1853年来上海市区语音的历时变化和在郊区范围内语音共时音变的一致性。1992年,钱乃荣《现代吴语研究》(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对赵元任1928年考核的33个地点吴语60年后的变化进行追踪考核,记录比较了现代这些方言点的老中青三代东谈主的语音、连读更改、字音对照表、用连读更改注音的词汇对照表、语法、方言特征分散舆图。该书是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系统考核、记录、响应60年来分散于一个大方言区内的30多个方言点所发生的系统性变化的著述。对汉语方言学、社会话语学、历史话语学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并为以后近似责任提供了不错模仿的研究模式。1998年,成都举办《方言》创刊二十周年学术沟通会,许宝华提交论文《吴语研究六十年》。2008年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上,游汝杰发表《三十年来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许宝华发表《一部为现代汉语方言学奠基的经典著述——顾虑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发表80周年》。2010年,游汝杰发表《上海郊区语音近30年来的变化》(《方言》第3期)。

共时研究方面,1994年,颜逸明《吴语概说》(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从方言和方言分区谈起,谋划了吴语特色、鸿沟和分片,用太湖片的7个音系、南部吴语的5个音系过甚字音比较分析吴语的语音,谋划了吴语的词汇特色过甚南北吴语的各异、吴语语法。较为重要的论著还有:许宝华、游汝杰《苏南和上海吴语的里面各异》(《方言》1984年第1期),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接壤地区的方音里面各异》(《话语研究集刊》1987),汤珍珠、陈忠敏《嘉定方言研究》(社会科学文件出书社1993),钱乃荣《北部吴语研究》(上海大学出书社2003)。

2.语音研究

方言声调的研究方面,触及更改问题、声调系统问题、实验研究、弧线研究等。1981-1983年,许宝华、汤珍珠、钱乃荣在《方言》上连气儿发表《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更改》(1981年第2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更改(二)》(1982年第2期)《新派上海方言的连读更改(三)》(1983年第3期)三篇论文,谋划上海方言的两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的连读更改。此后其他干系论著还有:钱乃荣、石汝杰《苏州方言连读更改谋划之二:对于苏州方言连读更改的意见》(《方言》1983年第4期),钱乃荣《吴语声调系统的类型过甚变迁》(《话语研究》1988年第2期),陈忠敏《上海南汇方言全浊上声的变异》(1990年第3期),游汝杰、杨剑桥主编《吴语声调的实验研究》(复旦大学出书社2001),平悦铃《上海、温州两地声调弧线函数对比研究》(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论文集2003),平悦铃《吴语太湖片单音节声调的弧线拟合分析》(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3),刘民钢《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所记声调的转写》(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8)等。

在方言声母韵母的研究方面,麇集在鼻音研究、塞音、音变、缩气音、清音声母、浊音声母等方面。1984年,毛世桢发表《上海话鼻韵母鼻音性质的实验研究》,是1980年代用实验语音学技能研究上海方言语音的首篇论文。此后主要有:游汝杰《老派金山方言中的缩气塞音》(《中国语文》1984年第6期),钱乃荣《上海方言音变的微不雅》(《话语研究》1987年第2期),陈忠敏《论南汇方言的三个缩气音》(《话语研究》1988年第1期),许宝华、汤珍珠、汤志祥《上海东谈主祖孙三代语音情况的抽样考核》(《吴语论丛》1988),游汝杰《西方宣道士著述所见上海话的塞音韵尾》(《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钱乃荣《上海方言音变的双向扩散》(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3),汤珍珠《宁波话一、二等群母字》(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3),刘民钢《上海方言全浊声母的再研究》(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9),陈忠敏《吴语清音污流的声学特征及坚定标志:以上海话为例》(《话语研究》2010年第3期),刘泽民《吴语全浊声母今读的统计分析》(《吴语研究》辑刊2010)。

声韵调综合研究亦然语音研究的一个标的。主要的论文有:许宝华、汤珍珠、汤志祥《上海方音的共时各异》(《中国语文》1982年第2期),余晖中《嘉兴方言同音字汇》(《方言》1988年第3期),汤志祥《嘉定音系记略》(1988),汤志祥《上海方言语音的历史变化》(1988),沈钟伟《青浦商榻话语音结构》(1988),汤珍珠、游汝杰、陈忠敏《宁波方言(老派)的单字长入两字组更改》(《语文研究》1990年第1期),钱乃荣《宁波方言新派音系分析》(《话语研究》1990年第1期),钱乃荣《上海市郊一县的语音检会——奉贤话语的里面各异》(日本《开篇》第12卷1994),游汝杰《吴语里面各片的音韵对应》(《声韵论丛》第12辑2002),薛才德《上海话与苏州话、宁波话的音系比较——兼论方言斗争对上海话的影响》(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005),郑伟《闽语、侗台语给予义“与”字的音韵档次及年代问题》(《话语研究》2008年第3期)。

3.词类与词汇研究

吴语及上海方言词汇研究既有综合性研究,也有具体到词类的研究、演义或戏曲文本的词汇研究。1981年,许宝华、汤珍珠发表《上海方言词汇略说》(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从考核所得词语材料开赴,检会上海方言词汇的特色以及它同普通话词汇异同的大要情况。1982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和中国话语文学研究所合股发起的寰宇第一次区域性方言——吴语研究学术会议召开,吴语研究者六十多东谈主参加会议,发表论文50篇,包括俞光中《上海话副词的年岁档次各异》等。1983年,许宝华、汤珍珠、钱乃荣《上海话单音动词例如》(《语文论丛》第2期),其中有大宗的本字验证。8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的论著主要有:1985年,许宝华、汤珍珠、钱乃荣发表《上海方言的熟语》(《方言》第3-5期)三篇论文。杨剑桥《吴语“指令代词+量词”的不详式》(《中国语文》1988年第4期),钱乃荣《上海方言俚语》(上海社会科学院出书社1989),许宝华 汤珍珠主编《上海方言词汇》(上海教训出书社1991),钱乃荣《<肉蒲团>、<绣榻野史>、<浪史奇不雅>三书中的吴语》(《话语研究》1994年第1期),游汝杰《吴语里的东谈主称代词》(《中国东南边言比较研究丛刊》第1辑1993),游汝杰《明成化本南戏<白兔记>中的吴语身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钱乃荣《北部吴语的代词系统》(《中国东南边言比较研究丛书》第4辑1999),游汝杰《吴语与粤语东谈主称代词的比较研究》(第三届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3),郑伟《常州方言的指令代词》(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3)等。

4.语法研究

吴语及上海方言的语法研究既有专题研究,也有总结性综合研究,内容主要麇集在虚词研究、句子研究、领域研究等方面。虚词研究方面主要论文有:巢宗祺《苏州方言中“勒笃”等的组成》(《方言》1986年第4期),钱乃荣《上海话的虚词“辣”和“勒”(《吴语论丛》1988年),平悦铃《上海话中“辣~”格式的语法功能》(《语文研究》1997年第3期),范晓《上海话象声词的复杂阵势》(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3),钱乃荣《苏州方言中动词“勒浪”的语法化》(《中国话语学报》2003年第11期),袁丹《常熟话“勒x”结构过甚功能分析》(《吴语研究》上海教训出书社2008)。句子研究和领域研究方面,主要论文有:钱乃荣《现代吴语中的口角问和反复问》(《笔墨与文化丛书(二)》1987),游汝杰《吴语里的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杭州方言动词体的抒发法》(《中国东南边言比较研究丛刊》1996年第2期),钱乃荣《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刘图画《吴语的句法类型特色》(《方言》2001年第4期),钱乃荣《上海方言的凭空句》(《方言》2004年第4期)、《宁波方言的时态》(《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沟通会》2008)、《上海方言的时态过甚流变》(《东方话语学》第5辑2009)等,左念念民《论吴方言的连续体标记》(《东方话语学》第5辑2009)等。总结性综合研究方面,1987年,钱乃荣《也谈吴语的语法、词汇特征》(《温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从吴语的口角问句和反复问句一致等13个要求进行谋划,对吴语的语法和词汇特征再作念补充总结。十年后,钱乃荣出书《上海话语法》(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1997),形容了上海话的构词法、各词类、语序、句式等方面的特色,对上海话近150年的语法变化进行了比较说明,是第一部完好的上海方言语法著述。

5.分区研究

80年代,中国和澳大利亚互助编撰《中国话语舆图集》,上海学者许宝华、汤珍珠、颜逸明、游汝杰等东谈主参加了方言分区责任,补充考核了吴语太湖片过甚鸿沟的方言,就吴语的分区问题发表了多篇论文,主要有:颜逸明《平阳县和泰顺县的方言情况》(《方言》1981年第1期)、《江苏省境内吴语的北部鸿沟》(《方言》1984年第1期),颜逸明、敖小平《南通金沙话的归类》(《方言》1984年第2期),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北片吴语里面的异同》(《方言》1984年第4期),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吴语在溧水县境内的分散》(《方言》1985年第1期)等。之后,颜逸明还出书了总结性著述:颜逸明《吴语概说》(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1994)、《浙南瓯语》(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00)。

90年代,对上海行政区里面方言的分片伸开研究,主要效力有:陈忠敏《上海地区方言的分区过甚历史东谈主文布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许宝华、汤珍珠、陈忠敏《上海地区方言的分片》(《方言》1993 年第1期),钱乃荣《上海城市方言中心的形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投入21世纪,上海学者对吴语进行新一轮的分区研究。2006年,游汝杰发表《上海话在吴语分区上的地位——兼论上海话的混杂方言性质》(《方言》第1期),钱乃荣列举历史事实含糊上海市区方言是混杂语,发表《上海话在北部吴语分区中的地位问题》(《方言》2006年第3期)。潘悟云2008年发表《吴语韵母系统主体档次的一致性》(《东方话语学》第1期),2009年发表《吴语形成的历史布景——兼论汉语南部方言的形成模式》(《方言》第3期)。对于其他地区方言的分区过甚他研究,周振鹤、游汝杰发表了《湖南省方言区画过甚历史布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游汝杰、徐波《浙江慈溪的一个闽语方言岛——燕话》(《话语研究》1998年第2期),陶寰发表了《廿八都方言研究》(《东方话语学》2007年第1期)。

二、汉语方言史及汉语方言学研究

80年代以后,上海学者对汉语方言史、汉语方言学作念了梳理和研究。

1.汉语方言学史和方言史研究

80年代至90年代上海学者对汉语方言学史进行了一些综合性的研究。1982年,许宝华、汤珍珠《略说汉语方言研究的历史发展》(《语文研究》第2期),梳理从杨雄《方言》到章太炎《新方言》的一千九百年傍边的传统方言学史,以求对新时期的汉语方言研究有所裨益。1989年,许宝华《方言研究40年》(《语文建筑》第4期)总结了开国40年来汉语方言研究的概况和主要成就,并对发展远景建议一些设想。

90年代以后,谋划古代方言过甚演变,独创历史档次比较法、对上海方言作念发展史的梳理等是上海学者研究的特色。代表性效力有董达武《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言共同语初探》(天津古籍出书社1992年)、潘悟云《鱼韵在吴闽两语的历史档次》(《文苑》1994)、潘悟云《“囡”所响应的吴语历史档次》(《话语研究》1995年第1期)等。

2000年以后,方言史研究显现大宗效力。2003年,钱乃荣出书《上海话语发展史》(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该书从查有实据的100年里西洋宣道士等语料开赴,对上海方言自19世纪中世于今的上海方言的语音、词汇、重点在语法进行变化历史的梳理和研究。2004年,钱乃荣《一个语法档次演变的实例——上海方言160年中当今完成时态的消散过程》(《中国语文》第3期),用近代西方宣道士记录的上海话作充分实据证明语法上也能使用历史档次比较分析。2004年,刘民钢出书《上海话语音简史》(学林出书社),对上海话语音历史作念出研究。2005年,游汝杰《吴语语法的历史档次叠置》(《话语研究集刊》),谋划了吴语语法的历史档次叠置风物,内容触及疑问句句式、语序、东谈主称代词的复数阵势、名词的有定抒发法、名词的小称抒发法和含糊词。2005年薛才德发表《汉语方言梗摄启齿二等字和宕摄启齿一等字的元音及类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2007年郑伟发表《古代楚方言“(羽能)”字的来源》(《中国语文》,第4期)。2009年,潘悟云发表《吴语鱼韵的历史档次》(《东方话语学》第2期)、《吴语形成的历史布景:兼论汉语南部方言的形成模式》(《方言》第3期)。对语音、语法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还有郑伟的系列论文:郑伟《<切韵>侯尤韵在太湖片吴语中的演变》(《汉语史学报》2008)、《吴语太湖片果摄的演化模式与历史档次》(《话语科学》2009年第4期)等。

2000年以后,汉语方言断代史研究也颇有收效:2004年,华学诚《周秦汉晋方言研究史》(《话语科学》第1期)是汉语方言史的断代研究。2006年,钱乃荣《英国宣道士J.Edkins在吴语话语学上的重要孝敬——<上海方言白话语法>评述》(《话语研究集刊》)以为,J.Edkins以其了得的才能和话语学表面修养,对19世纪中世的上海方言语音、语法作出了最早的如实记录和全地方研究,有不少爽朗的阐发和私有的视力。2005年,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档次研究》(甘肃民族出书社)出书。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利用数据库技巧进行大规模语音数据比较分析的专著,亦然对客赣方言的历史档次进行全面阐发的首部专著,在方言历史档次研究中较有影响。2006年,华学诚《扬雄方言校释汇证》(中华书局)出书,该书特色是立足文件,内容全面。2008年,游汝杰《早期西儒的汉语方言分类和分区研究》(《话语研究集刊》)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两种西儒研究汉语方言分类的著述给予了确信。一是穆麟德(P.G.VonMllendorff)《现行中国之外族语及中国方言之分类》(1896),作者将汉语方言分为四大类:粤语、闽语、吴语、官话,每类皆有使用东谈主口说明。二是《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职业统计》(1901-1920),该书将汉语方言分为两大类:官话和沿海方言,各大类又分几许小类。此书有一幅中国话语区域分划图,这是最早的汉语方言区域图。以为它们在汉语方言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2.方言学类研究

80年代,上海学者对方言地舆进行了干系研究。1984年,游汝杰、周振白首表《方言地舆和历史行政地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为例》以为,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形成是多种历史因素综互助用的结果,外侨和政区沿革是这些因素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汉语方言研究不成圣洁用“特征判断法”,而应嗜好历史行政地舆与方言地舆的关系研究。周振鹤还发表了《方言地舆和历史行政地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为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湖南省方言区画过甚历史地舆布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和《中国历代外侨大势过甚对汉语方言地舆的影晌》(《东谈主文地舆》1988年第1期)等。1986年,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一书,以大宗方言实例阐发了汉语方言的历史布景,外侨与方言渊源和方言地舆形态的揣度,方言的历史档次和外侨的历史档次关系,方言地舆与东谈主文地舆关系,现代方言区画和历史政区地舆的关系等。

90年代以后,方言学的学科建构以及方言学史研究成为上海学者关切重点。1992年,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将方言的历史档次分为底层身分和上层身分、混杂型方言的两重或多重档次、文白异读、一字多音、等义异字、叠义复合、语法的历史档次等不同类型。该书对汉语方言学作了宏不雅的学科建构,况且对包括方言地舆学等在内的成见作了先欢喜商酌。1999年,许宝华《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方言》第1期),号令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2001年,华学诚《汉语方言学史研究》(台湾艺文印书馆),在对汉语方言学史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效力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力争从微不雅的研究中凸现汉语方言学史的宏不雅研究景色。2002年,华学诚《汉语方言学史过甚研究略论》(《扬州大学学报(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对汉语方言学史作了梳理,建议原始汉语最迟形成于夏禹期间,方言成见形成于先秦,抒发方言成见的词语产生于西汉,“方言”一词出现于东汉并将古代的方言研究分为周秦汉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至民初四个时期,并号令加强总体尚显薄弱的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2005年,游汝杰《汉语方言学的近况和愿景》(《暨南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总结了汉语方言学近五年的研究效力,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地舆、历史、方言学史、方言教材、方言比较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学研究建议表面探讨、方言研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研究等进行比较等的建议。潘悟云《汉语方言学与音韵学研究标的的前瞻》(《暨南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以为,莫得共时平面的详备研究,就不可能知谈演变的历时过程。2007年,游汝杰还发表了《汉语方言学的传统、现代化和发展趋势》(《现代中文学刊》第1期)。

三、方言器用书编纂

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学界在吴方言类器用书编纂方面出书了一系列重要效力。1986年,闵家骥、范晓、朱川、张嵩岳编纂的《简明吴方言辞书》(上海辞书出书社)出书,是新中国建立后出书的第一册吴方言辞书。辞书内附有《吴方言词汇概况》一文。

90年代编纂出书了一些联系上海话、吴方言的器用书。1991年陆谷孙主编出书《汉英吴方言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4年,阮恒辉、吴继平出书《上海话流行语辞典》(汉语大辞书出书社)。同庚,游汝杰《上海话音档》(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它是侯精一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光盘》的效力之一。1997年,许宝华、陶寰《上海方言辞书》(江苏教训出书社)出书,是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辞书》的分卷本之一,有近400页的篇幅,远远跨越了42分卷本的平均篇幅(332页)。同期还出书了一些江浙地区方言类器用书。主要有钱乃荣《杭州方言志》(东京好文出书公司1992),汤珍珠、陈忠敏、吴新贤《宁波方言辞书》(江苏教训出书社1997),游汝杰、杨乾明《温州方言辞书》(江苏教训出书社1998),都是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大辞书》的分卷本。

此外,1999年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由复旦大学和日本京都番邦语大学互助编纂的《汉语方言大辞书》(江苏教训出书社)出书发行。共收录古今南北汉语方言词汇20万余条,字数1500余万,是迄今第一部通贯古今南北的大型方言词语器用书,汇集了古今汉语庞杂的方言贵府,其书对方言学、风俗文化学以及地方文学、戏曲等领域的研究都有裨益。2002年,游汝杰的《西洋宣道士汉语方言学著述书目考述》(黑龙江教训出书社)出书,系统整理了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上半期来华的西洋宣道士编写的方言《圣经》和对汉语方言记录和研究文件的清单,并加以扼要评析。

2000年以后,重点是联系上海方言类器用书的编纂。主要有钱乃荣《新世纪上海话新流行语2500》(汉语大辞书出书社2006),褚半农《上海西南边言辞书》(2006),钱乃荣、许宝华、汤珍珠《上海话大辞书》(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2007),钱乃荣、郑晓钧制作电脑使用的《上海话拼音输入法》(2008)及钱乃荣《上海话大辞书》(拼音输入版)(上海辞书出书社2008)等。

第七节 训诂学

上海确现代训诂学研究居于寰宇前线。早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学者胡朴安发表《中国训诂学史》,初次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训诂学的研究效力,是中国训诂学史的独创之作,奠定了训诂学研究的基础。

人妖丝袜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训诂学从头启动了基础表面的建筑。1978年上海语文学会古代汉语学科组成立后,从1984年起遴聘上海高校巨匠举办了10期“古代汉语讲座”,其中第五讲“训诂的方式和方法”(周斌武讲)专门以“训诂”为主题,这么的讲座成为沪上训诂学及古代汉语诸学科建筑的良好起首之一。1981年5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上海学者许威汉、严修担任学会常务理事。这一时期的上海训诂学,在传统训诂及拓展性研究、训诂基础表面与训诂学史研究、以辞书议题响应的训诂研究、医古文训诂等方面形成特色。

一、传统训诂及拓展性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上海的训诂学研究以传统典籍训诂为主,主要麇集在《左传》《诗经》等研究领域,并开启了与甲骨文等出土文件结合的训诂研究。1977年,吴文祺《春秋左传集解》出书,属于随文释义类型的训诂书,开启了沪上新时期典籍训诂的新篇章。1980年,严修发表《释<诗经·静女>中的“彤管”》(《学术月刊》第6期),对聚讼纷纭的“彤管”的词义作念了考辨。1981年,潘祖炎发表《略谈<诗经>复音词的构词阵势》(《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第1期),谋划了古汉语词汇中复音词的组成阵势等问题。1984年,詹鄞鑫、徐莉莉《训诂琐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6期)以训诂方法纠正《诗经》旧注中的误释问题。1986年,程俊英的《对于注释和翻译“诗经”的几个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1期)),将其《诗经译注》以来新的体会和遗憾进行总结,以为以训诂为基础的注释,应以弄长远词义为先决条件。1984年詹鄞鑫发表《卜辞训诂四则》(《话语研究》第1期),将训诂学应用于出土文件的考释,开启了传世文件与出土文件结合的训诂责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研究主流之一为总结前东谈主得失,鞭策断代训诂学研究。主要有:虞万里1984年发表《<尔雅义疏>过甚作者郝懿行》(《辞书研究》第1期)、1985年发表《段玉裁<诗经小学>研究》(《辞书研究》第6期),1990年周斌武发表《戴震对清代训诂学的孝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等。同期“世说学”成为关切重点:1984年,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由中华书局出书。该书所取原本、参照本均为其时所知、所存的善本和精校本,材料细密塌实。1990-1994年,吴金华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连气儿发表《<世说新语>词语考释》(1990年第2期)、《<世说新语>词语考释(续)》(1991年第1期)、《<世说新语>考释(三)》(1994年第1期),并于1995年发表《<世说新语考释>续稿》(《文教贵府》第2期),谋划了《世说新语》的词语训诂问题。1994年作者出书专著《世说新语考释》(安徽教训出书社),对《世说》疑义进行探讨;该书还挖掘《世说》中“字面普通而义别”的汉魏新词新义,比勘异同,防范校理,处罚字句纰缪、版块歧异等方面的问题;对名物轨制的要求也勤加稽考。

这一时期,佛典的研究较为麇集,发展较快。袁宾以敦煌文件研究为主,发表或出书了系列效力。其中《〈敦煌变文集〉词语琐闻》(《语文研究》1985年第3期)、《敦煌变文校补》(《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对蒋礼鸿《敦煌变笔墨义通释》和《敦煌变文集》(1957)作进一步的补释和校补。还发表了《〈五灯会元〉词语释义》(《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五灯会元〉词语续释》(《话语研究》1987年第2期)、《禅宗著述词语汇释》(江苏古籍出书社1989)等。1997年,徐时仪出书专著《慧琳音义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书社)对唐代慧琳所著佛经音义集大成之作《慧琳音义》作念了专书研究。

20世纪90年代前期,上海的训诂学研究以个别字、词、注疏等的单篇回想、论证为主。主要有:虞万里《“官奴”考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三国志>裴注引书新考》(《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周斌武《论“楚辞”注解的难与易——兼评陈子展先生的<楚辞直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5期),孙锡信《口吻词“呢”“哩”考源补述》(《湖北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等考释文章。同期,对专书译著和笺注责任也有所关切。1993年,严修撰写《春秋公羊传今注今译》(天津古籍出书社)、1994年,殷寄明发表《<同源字典>笺识》(《古汉语研究》第1期)等。

这一时期,也有学者将训诂学学科与其他干系专科作念关联性研究。1991年,殷寄明《形声字声符新论》(《古汉语研究》第2期)以为对形声字的研究应从训诂学、语源学的角度作综合的、全地方的探索,才能信得过揭示形声字的微妙。1992年,杨蓉蓉《高诱注所存古方音疏证》(《古汉语研究》第1期),是从古方言方面从事训诂的代表作。

21世纪前十年,佛典训诂研究连续发展。代表性论著有:袁宾《<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成书期间与方言基础》(《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唐宋“煞”字考》(《中国语文》2003年第2期)、《禅录词语“专甲”与“某专甲”源流考释》(袁宾与张秀清互助,《中国语文》2005年第6期),徐时仪论文《佛经中联系乳成品的词语考探》(《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玄应<众经音义>方言俗话词考》(《汉语学报》2005年第1期),专著《玄应众经音义研究》(中华书局2005)、《玄应和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2009)等。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前十年,上海的训诂学研究也启动了总结性研究。代表性的综述类效力主要有:吴礼权《<尔雅>古今研究述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5期)、《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对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6期)等。1995年,吴金华出书《古文件研究丛稿》(江苏教训出书社),内容触及训诂学、汉语语法史、文化史及古籍整理等多个研究领域。此书尤其以《世说新语》研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为突破口,麇集元气心灵对汉魏六朝文件进行深入研究。1999年,傅杰发表《清代校勘学述略》(《浙江学刊》第3期),对明代开心的随意改书之风进行了严肃的品评;对校勘表面和校勘条例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并对卢文弨、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顾广圻、俞樾等清代学者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分别作了概述和商酌。代表性的总论断著还有:傅杰《姜亮夫先生传略》(《汉语史学报》2003年第3辑)、吴金华《古文件整理与古汉语研究续集》(凤凰出书社2007)。

总结性的训诂学研究过甚效力,主要表当今三个方面:字词注疏、考辨类研究、古籍整理等效力数目增多;方言训诂研究较为麇集;总结性论集、创新性效力、综合性研究连接显现。

2000年以来,上海学界对传统训诂学的材料作念了有益的积聚性的计帐责任。字词注疏、考辨类研究、古籍整理方面效力数目增多。主要有:潘玉坤《古汉语中“以”的宾语前置问题》(《殷都学刊》2000年第4期),傅杰《所谓<日知录>“引钱氏语”辨正》(《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王文晖《<史记>“所至上食”解》(《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3期)、虞万里《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史林》2002年第2期),孙锡信《“即”“便”“就”虚化过程中的错项移植》(《话语研究集刊》2005),魏兆惠、华学诚《量词“通”的历史发展》(《汉语学报》2008年第1期),汪少华《从“东谈主闲桂花落”训释谈起》(《古典文学常识》2010年第4期)等。

方言训诂研究较为麇集。华学诚以方言研究为主题发表的效力有:《扬雄<方言>“奇字”考(上)——兼析<方言>“奇字”的表词特色》(《中国笔墨研究》 辑刊2001)、《论<尔雅>方言词的地域分散——<尔雅>方言研究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从郭璞注看晋代方言词汇》(《话语研究》 2002年第3期)、《论<说文>的方言研究》(《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论<释名>的方言研究》(《扬州大学学报(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方言>校释零札八则》(《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1期)等,丰富了训诂学的地域性话语研究。

这一时期综合性研究效力较多。2001年,胡奇光、方环海《<尔雅>成书期间新论》(《辞书研究》2001年第6期),对《尔雅》的成书期间问题作念了考释。同庚,虞万里出书《榆枋斋学术论集》(江苏古籍出书社),内容触及古音学、古笔墨学、文件学、护讳学、敦煌学以及清代学术与玄教等。2006年,詹鄞鑫著《华夏考——詹鄞鑫笔墨训诂论集》(中华书局)出书,该书收录了作者话语笔墨方面的39篇重要论文,谋划笔墨训诂问题,包括《华夏考》,该文曾获上海市第八届形而上学社会科学优秀效力奖。2007年,杨逢彬《微乎其微:汉语史窥管集》(复旦大学出书社)出书,收入作者对于殷墟甲骨刻辞的描摹词、对于殷墟甲骨刻辞中“于”的连词用法、对殷墟甲骨刻辞中“雨不雨”“雨不”的检会、甲骨刻辞琐记、试论“巫帝”刻辞的结构等议题的重要论文。2007年,张小艳《敦煌书仪话语研究》(商务印书馆)出书。该书以现有一百余件敦煌文件中古东谈主对于庆典仪注和书札格式的范本——书仪为研究对象,从话语的角度对这部分寥落文件作了系统的研究。2008年,汪少华《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上海书店出书社)出书,该书从期间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排比材料推寻词义等14个方面,愚弄传统而科学的训诂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诂方法西席与实践指导。2009年,虞万里出书《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该书分地舆、习俗、宗教、笔墨、话语、念念想和《老子》《周易》《缁衣》等专题,体现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本回报和内涵探究的最新念念考和富厚。

二、训诂基础表面与训诂学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学者探讨了训诂学基本成见、基础表面类问题。许宝华《反切说略》(《语文学习》1980年第9期),许威汉《通假质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丛论古籍·章句·训诂——兼论旧书的阅读与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严修《护讳义例是钱大昕的训诂之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5期)等,珍惜谋划了反切、通假、护讳等训诂学的基本成见问题。1981年,张世禄发表《“同义为训”与“同义并行复合词”的产生》(《扬州大学学报(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阐释训诂之“同义为训”体例与“同义词”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了训诂学与构词法的关系。同庚,张世禄《从训诂学上看古汉语的基本词》从训诂学的角度检会古汉语基本词的全民性、褂讪性、极强的构词技艺这三个性质,将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话语学通常起来。1983年,胡竹安发表《中古白话过甚训诂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3 年第5期),该文响应黎锦熙倡议,作中古白话的训诂特色、方法的探索和实践。1984年,《张世禄话语学论文集》(学林出书社)出书,收录了张世禄1923-1982年间话语学方面的重要论文56篇,该书以为,训诂学不是解释学,也不是语义学;文法是训诂的一个基本不雅念;训诂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音义干系;民族性是训诂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学者在训诂学表面与实践结合、训诂学表面、训诂学史的建构等领域均有所树立。1984年许威汉发表《训诂学的教学与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形而上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是训诂学表面与实践结合方面的代表作。1987年,许威汉《训诂学导论》(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对训诂学作了全面而深入浅出的先容,初次建议训诂学要苦守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现实的念念想原则。1989年,程俊英、梁永昌《应用训诂学》(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该书珍惜从应用的角度总结训诂所需基本常识,教化训诂方法、释义方式与术语,阐释阅读旧书、古籍整理、辞书编写等中的训诂问题,是应用训诂学的前驱之作。

20世纪90年代后,文件梳理责任仍是训诂学研究的主流,上海学者对《三国志》等传统文件的注疏和考辨效力了得。1997-2013年,吴金华发表近40篇论文,谋划《后汉书》《宋书》《后汉纪》《健康实录》《三国志补注》《晋书》《三国志》《三国演义》等史册的校读、校议类问题。2007年,汪少华发表《利用异文训释词义的利弊举隅》(《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90年代至21世纪前十年,训诂学研究也投入全面总结阶段,得与失均给予客不雅、宏不雅的评价。主要代表作有:殷寄明《<说文>的特色及释义之得失》(《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吴礼权《清代话语学荣华发展原因之探讨》(《云梦学刊》1997年第1期)、徐时仪《训诂学研究与现代富厚》(《古籍研究》2000年第3期)、徐莉莉《论“假借”与“通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徐时仪《20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回顾与反念念》(《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孙锡信《“因声探源”的路线》(《话语研究集刊》2006)等。

这一时期对训诂表面进行了一些总结性研究。1998年,殷寄明《汉语语源义初探》(学林出书社)出书,该书从书面语的词义发生角度将传统训诂学家所谓的“声中之义”的其中为数最多的一类定名为“语源义”,并对它的产生过甚原因、性质、特色、类型、指点发展过甚结果等作了全面的讲明。2010年,许威汉出书《训诂学读本》(上海交通出书社),是国内首部训诂学综合读本,除了全面总结重要的训诂学表面问题,该书也具有盛开性和建筑性念念考传统训诂学问题的特色。

三、医古文训诂和辞书类训诂

1.医古文训诂

20世纪80年代,在训诂研究中将训诂常识愚弄于医古文实践,以训诂学为器用深入解读中医古代文件,是上海学界的一大特色。代表学者主要有两位:周斌武和段逸山。80年代,周斌武在《中医药文化》上连气儿发表《词义的求解医古文释义丛脞(二)》(1984第2期)、《说义训医古文释义丛脞之三》(1985年第2期)、《古语词的音读医古文释义丛脞之四》(1985年第4期)等论文。段逸山发表《略谈古医书中的反训》(《中医杂志》1986年第3期)、《医古文词语三题》(《中医杂志》1987年第10期)《“王冰注”引证依主旨扬名解》(《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年第4期)等。1984年,《医古文常识》在上海创刊,成为医古文研究的主要阵脚,刊发了许多医古文训诂方面的文章。2006年该刊物更名为《中医药文化》,于2011年6月慎重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为证明中医药文化的精粹,鞭策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阐述了积极的引颈作用。

2000年以后,段逸山在训诂与医学结合领域发表一系列论著,触及训诂术语、训释语意、旧书版块、古籍校勘等多个领域,为中医训诂表面的建筑作念出了孝敬。主要有《词隐其外意寓其内──语意隐寓举要》(《中医药文化》2000年第2期)、《古代医书训诂术语的类分与程序》(邸若虹、段逸山互助,《中医药文化》2000年第3期)、《<素问>版块流传验证》(《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比寻求确据——古医籍校勘方法举要》(《中医药文化》2004年第1期)、《明抄北宋小字本<金匮要略方>研究》(《中医文件杂志》2010年第2期)、《求真文 明真理——中医古籍校读法论要》(《中医药优秀论文选》2009)等。2010年《段逸山举要医古文》(天津科学技巧出书社)出书,是其医古文教学与研究的效力总结。

2.辞书类训诂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辞书类的训诂研究是上海训诂学发展的阵势之一,亦然上海训诂学研究较为了得的一个特色。1983年,吴文祺发表《对于<辞通>和<辞通补编>》(《辞书研究》第4期),强调《辞通》天然所收绝大部分是联绵字,但是也兼收双音节的复合词和词组,它是一部整理古籍、阅读旧书的重要参考书。

20世纪末至21世纪前十年,学者们麇集谋划《汉语大辞书》《三国志辞书》等辞书中的问题,促进了辞书内容的更新、订误等责任。效力主要有系列论文,如吴金华《<汉语大辞书>中联系文件检会的几许问题》(《文件》1998年第3期),吴金华、王宝刚《<汉语大辞书>商订五题》(《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吴金华、崔泳准《略论汪维懋<汉语重言词辞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三国志辞典>商正》(《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等。2004年,王文晖《<汉语大辞书>割裂谚语风物例如》(《辞书研究》2004年第4期),华学诚《<汉语方言大辞书>古文件援用问题例说》(《话语研究》 2004年第4期)。2006年,傅杰《<说文解字诂林>述论》(《中国文化》2006年第2期)概述了丁福保(1874-1952)过甚《说文》集大成之作《说文解字诂林》的情况及孝敬。2009年,詹鄞鑫发表《谈通假字字典编纂的几个问题》(《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从训诂等角度谈通假字与字典编纂问题,是辞书编纂类问题的延续性谋划。

第八节 词汇学和辞书学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10年,上海学者对汉语词汇的本色研究和词汇学表面研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词语、流行语的研究效力令东谈主慎重。由于《辞海》《汉语大辞书》等一批辞书的编纂责任,为辞书表面的研究建议了许多的课题,推动了辞书学的建立和发展。1979年,上海创办了中国唯独的探讨辞书编纂表面和实践的学术性刊物《辞书研究》,标志着中国辞书学研究的慎重伸开。上海的辞书学研究在辞书学性质、辞书学表面、辞书编纂旨趣和方法等方面均有谋划和进展。1982年7月,上海辞书学会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辞书学研究的学术组织。

一、词汇、词汇学、词汇史研究

1.词汇研究

 

上海的词汇研究主要从70年代末连续到21世纪初期。1979年,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雠校本,上海教训出书社)第三节“词汇”中,专节谋划“词的组成”。1980年,张世禄发表《汉语同源词的孳乳》以为:汉语的丰富和发达,在它的词汇上充分地线路出来。汉语基本词汇的丰富性,词汇身分的复杂性,构词方式的万般性,都是促进汉语日益丰富发达的因素。汉语同源词的孳乳,又是和这几种因素息息干系的。话语里同源词的孳乳,不单是是词语相互派生,相互蕃殖的结果,亦然由于古语词、方言词等多种不同的来源,把产生出来的词语不休地输进到基本词汇。1990年,许威汉在北京大学顾虑王力先生九十寿辰话语学沟通会开幕式上作东题发言时建议,汉语的本性,除了学界一般建议的三个:元音越过占上风;声调为词汇身分;语法构造以词序、虚词为主要技能。还有第四个:词汇复音化并进而紧闭语素汉字字量。2003年,贺国伟《汉语词语的产生与定型》(上海辞书出书社)从汉语词语的产生、词语产生与定型中的弃取因素检会汉语词语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不雅念对词语产生和定型的作用、多音节词语较多出现和缩略词语生息的同步发展、词语的定型程序等内容。

1980年代吕叔湘倡议关切新词语产生和发展后,上海学者积极响应。这方面的主要效力有:王均熙、董福光、钟嘉陵《现代汉语新词辞书》(皆鲁出书社1987)、王钧熙《汉语新词辞书》(汉语大辞书出书社1993)、《简明汉语新词辞书》(世界文籍出书公司1997)等,对汉语新词的汇集和形容甚有成绩。1998年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上海辞书出书社)讲明新词界说过甚所响应的社会和文化风物。

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前十年间,外来词汇研究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吴礼权《谐译:汉语外来词音译的一种独特型态》)(《长春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徐时仪、梁晓虹、陈五云《佛经音义中联系织物的词语——佛经音义外来词研究之一》(《汉语史学报》2002年),傅传凤《从日源外来词看汉民族的文化豪情》(《语文学刊》2007年第17期),胡开宝、王彬《外来词翻译与汉语词义的扩大》(《西安番邦语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等。

2.词汇学、词汇学史

80年代至90年代,在词汇学、词汇史研究中,1983年,王德春出书《词汇学研究》(山东教训出书社版),该书有别于传统词汇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愚弄现代话语学的表面,阐发了词和熟语的界限、语义分析、义素和语义场、语义逻辑演算、义项永诀、辞书类型等内容,并用大宗的汉、外语例证作了详备剖析。其中有《语义学表面》一文先容了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内容,这是上海学者对国外现代语义学所作的比较系统的先容。1989年,史存直出书《汉语词汇史提要》,以汉语史不分期的表面念念想,分基本词汇的阵势和发展、社会发展和词汇的推陈出新、词义的演变、构词法的发展、汉语中的词和译词五部分谋划问题。1992年,许威汉的《汉语词汇学引论》由商务印书馆出书,本书探讨了汉语词汇学中的基本问题,阐发了汉语各时期词汇的主要特色。

21世纪的词汇学及词汇史,既有宏不雅的汉语词汇学整理研究,也有古白话、《三国志》、改革盛开、《一切经音义》等方面的专题研究,还有新词语的连续研究。宏不雅的整理研究,以许威汉的两部书为主要效力。2000年,许威汉出书《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书海出书社),收录了20世纪汉语词汇研究的主要论著350余种及论文篇目11000余条。范围以现代汉语词汇学与语义学的表面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主,兼及词汇史、词汇学史、词汇对比的研究,以及话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辞书学、语法学中与词汇语义问题联系的部分研究效力。论文中还专门分出了一类词汇学论著商酌。此书是对20世纪汉语词汇学的全面总结,史论结合,具有重要参考。2008年,许威汉出书《汉语词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书社),该书建议汉语词汇研究的攻击任务主要有:对词汇学清闲分科研究要有总体性富厚;要建立词汇学的表面基础;具体分析语料,深入揭示划定。

专题研究方面,2000年,徐时仪《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古白话词汇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汉语由文言演变为白话的发展过程,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上景仰重要,该书的撰写由此而立论和谋划。2004年,王文晖出书《<三国志>谚语研究》(湖北东谈主民出书社),包括《三国志》谚语的源流研究、常用谚语演变的个案研究、谚语考释、谚语研究与古籍整理、谚语研究与辞书编纂等内容。2009年,徐时仪发表《略论<一切经音义>与词汇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从释教典籍的角度对汉语词汇学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该文以为:《一切经音义》汇释佛经的音义,是对中古汉语词汇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其所释复音词、方俗白话词、外来词过甚所响应的古今词义演变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一切经音义》作为佛经词汇的一个共时聚合体和中古白话词汇的渊薮,叠置着文白相间不同历史档次的词语,所释词语大要勾画出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基本形态的过渡,响应了文白演变中白话取代文言的渐变过程和汉语词义系统的演变划定。

21世纪,对新词语的连续研究方面,2000年,贺国伟《酷语流行风》(天津科学技巧出书社)和《先锋词话》(南京大学出书社2001)记叙新词新语新义的产生和流行,同期从社会文化等角度多地方加以证明。2008年,陈光磊主编出书《改革盛开中汉语词汇的发展》(上海东谈主民出书社),讲明改革盛开30年以来汉语词汇变动和发展的态势、特色、走向以及程序问题,通过对处于民族语与外来语、普通话与方言、书面语与白话、闲雅语与市俗话、行业语与通用语等等多元词汇材料融会汇合发展之中的汉语词汇新风物,依据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检会,从造词法、构词法和用词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阐发。

二、辞书学表面研究、辞书史研究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辞书学表面研究触及辞书编纂念念想、辞书学基本成见和表面、辞书编纂旨趣、双语辞书编纂表面等方面。

 

1980年5月21日,上海语文学会与《辞书研究》裁剪部合股召开茶话会,谋划“语文辞书有莫得阶层性”问题。得出统一富厚:以为辞书编纂虽然受到阶层的一定影响,但不成说具有阶层性。1985年启动,《辞书研究》裁剪部裁剪出书“辞书研究丛书”,为辞书的表面建筑汇集联系材料,该丛书先后由上海辞书出书社出书了《辞书和信息》(陈原著)、《辞书和辞书编纂的学问》《疑难字词辨析集》《辞书论》(黄建华著)、《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辞书编纂告诫聚集》等。1985年,陈炳迢的《辞书提要》(福建东谈主民出书社)出书,是上海学者撰写的第一册辞书学专著,该书建议了辞书学的表面体系,并对中国2000年来的辞书的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在辞书编纂研究方面,1979-1989十年间罗竹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总结辞书编纂和雠校方面的划定、条例和景仰。主要有:1979年,《实践是进修辞书编纂责任的唯独步伐——<辞海>雠校责任二十年》(《辞书研究》第1期)《雠校<辞海>的前前后后》(《辞书研究》1983年第5期)、《<汉语大辞书>——汉语语词的“通史”》(《远看周刊》1986年第49期)、《<辞海>1989年版的编纂方针和出书景仰》(《辞书研究》1989年第5期)。

80年代,对辞书编纂东谈主员及修养等问题也进行了谋划和研究。主要论文有:1982年,罗竹风发表《咱们攻击需要一支辞书编纂队伍》(《辞书研究》第5期)。1987年,杨祖希《辞书裁剪的辞书学修养》(《裁剪学刊》第3期)建议:辞书裁剪如果要名副其实,第一位的基本功是提升我方的辞书学修养,第二位的基本功是提升我方的裁剪学修养。

1988年,首届“寰宇辞书学沟通会”在上海举行,就辞书学的性质和作用、辞书、辞典、辞书的术语定名、辞书学研究的对象等辞书学一般表面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谋划。

80年代辞书史研究受到关切。1981年,罗竹风《试论语文辞书编纂责任》(《辞书研究》第2期),回顾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辞书》《汉语谚语辞书》等语文辞书的编纂情况。1986年钱剑夫的《中国古代字典辞书概论》(商务印书馆)出书:该书是一册中国辞书史专著,全书共分6章,按部首分类检字的字典、韵目分类检字的字典、语义分类的辞书、专门性的辞书四大系统阐发中国古代字典、辞书的发展概况。列举自汉至清的许多著名字典、辞书、阐扬体制,探究源流,评介得失。终末阐发戴侗《六书故》和王安石的《字说》,并建议今后整理中国古代字典辞书的预测。该书综汇历史贵府,对历代字典、辞书的叙述较国内同类的著述更见高深和充实,是字典辞书学的先导著述之一。辞书史研究的代表性论文还有:1988年,徐时仪《我国最早以“字典”定名的辞书考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991年,徐时仪《儒家经学与中国古代辞书编纂》(《辞书研究》第2期)等。

90年代,对辞书、辞书的编纂表面进行了干系研究。1991年,陈炳迢出书《辞书编纂学概论》(复旦大学出书社)。该书主要阐发语文辞书、双语辞书、专科辞书和百科全书编纂法,一定程度上响应了辞书编纂的基本旨趣和方法。1991年,杨祖希、徐庆凯著的《专科辞书学》(四川辞书出书社)出书。是研究专科辞书编纂的原则、方法和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全书能干表面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既有学术性,又有实用性。1998年,许威汉、徐时仪《话语文化各异的比较——双语辞书编纂的灵魂》(《外语与外语教学》第8期)以为:双语辞书的编写触及两种话语,其本质是两种话语的对比,而尤其防范对两种话语文化相应词汇的存在条件、景仰和用法的异同作比较。

21世纪前十年辞书学研究有两部代表性著述,分别在汉字学与辞书学、话语学与汉外辞书学交叉学科领域。2003年,龚群虎《汉字的声符系联问题》(《辞书研究》第5期)以为:大型字书宜按声符枚举汉字并主要以声符为部首检字。建议并谋划了“有声用声,无声取形;两可皆备,繁简俱通”的以声符为主的汉字部首确立原则。2010年,尹洪波《话语学表面与汉外辞书编纂》(《复旦番邦话语文学论丛》第1期)以为:话语学表面诸如生谚语法的词库表面、配价表面、二语学习表面、语块表面等对汉外辞书编纂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景仰,辞书学界应积极吸取国外二语学习辞书方面的先进告诫,从而编写出更高水平的汉外辞书。

三、辞书编纂

70年代以后,《辞海》《汉语大辞书》《辞通续编》为代表的几部器用书的编纂出书是上海辞书编写的代表性事件。1978年,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裁剪所更名为上海辞书出书社,系我国首家器用书专科出书社,该出书社在出书综合性辞典、语文辞书、专科辞典等方面成绩了得。1980年,上海成立汉语大辞书编纂处(1985年景立汉语大辞书出书社),承担了国度重要出书工程《汉语大辞书》的编纂和出书责任等。

1979年,夏征农主编的三卷本《辞海》(上海辞书出书社)慎重出书。收选词目十万多条,包括谚语、典故、东谈主物、著述、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之后每隔十年雠校重版一次,即1989年版、1999版、2009版。其中由夏征农、陈至立主编的2009年出书的第六版《辞海》总字数约2200万字,总要求近12.7万余条,按拼音编排而成。书中有彩图近18000余幅,全面地响应了改革盛开30年来的效力。

1979~1980年,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教训学院接踵成立《汉语大辞书》编纂组,专职从事汉语大辞书编纂责任。复旦大学张世禄、华东师范大学徐震堮任学术参谋人,罗竹风任主编。1986年,《汉语大辞书》第1卷由上海辞书出书社出书。该辞书从第2卷启动由上海汉语大辞书出书社出书,至1993年12卷出皆。该辞书编纂历时十八年,先后有一千余位话语笔墨方面的巨匠学者参与了编纂责任。作为一部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辞书,亦然其时最大的语文器用书,它共收单字2.27万,复词37.5万,约5000万字,并配有插图二千余幅。1998年9月4日,《汉语大辞书》光参谋世。

1982年6月,《中国大百科全书·话语笔墨》卷启动筹备撰写,上海学者倪海曙、胡裕树、许宝华、张斌、许威汉平分别为笔墨改革、语法修辞、方言、话语学及世界话语、音韵学章节的学科主编。上述各分册分别在80-90年代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书社出皆。该书共收据目924个,插图515幅,计150万字。内容包括话语学、世界诸话语、中国诸民族话语笔墨、汉语音韵学、汉语训诂学、汉语笔墨学、笔墨改革、汉语语法修辞、汉语文言和应用话语学等内容。

朱起凤主编的《辞通》(开明书店1934)是一部解释旧书中异体同义词语的辞典,与《辞源》《辞海》并称中国三大辞书。1986年,吴文祺、吴君恒启动主编《辞通续编》,在朱刮风留传住的卡片的基础上,整理出70万字的《辞通续编》,于1991年由上海古籍出书社出书。

这一时期,除四大器用书之外,演义词语、同义词、国外辞书选介、略语、熟语、少数民族词语、新词语等各专科辞书及辞书学辞书编纂效力显赫。1979年上海古籍出书社重版陆澹安编辑的《演义词语汇释》(中华书局第一版1964)。该书采集64种平淡演义的词语共8000余条加以汇释,并附《演义谚语汇纂》,汇集演义中所见谚语2000余条。1983年,梅家驹、竺一鸣、高蕴、殷鸿翔编纂的《同义词词林》由上海辞书出书社出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类义辞书,它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比较完好的现代汉语语义体系,越过是对语义场、义项、义素等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素材。1986年,陈光磊、胡奇光、李行杰所编《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由上海出书社出书发行,该书共征集先秦至清末典籍、作品的名句一万余条,按句意分30大类,2002年出书雠校本。1986年,由李熙宗、孙莲芬编写的《略语手册》由常识出书社出书。这是我国初次编写的汉语略语辞书,本书共收略语15000余条,书前有《论略语》一文,谋划了略语的形成条件、构词方式、功用和程序化等问题。1989年,胡竹安编纂的《水浒辞书》出书。它以1954年东谈主民文学出书的郑振铎序本《水浒全传》为文本依据,属于古代白话类专书言语辞书,计收据目4895条,一般词语4673条,俗话222条。1986年,陈炳迢《国外现代辞书选介》(福建东谈主民出书社)出书,书中先容国外有代表性的辞书26种。熟语谚语辞典编纂方面,1987年,中国谚语大辞典编委会编纂出书《中国谚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书社),收货语18000余条,是其时谚语辞书中收词最多的一部。1991年,由陈光磊编辑的《中国习用语》由上海文艺出书社出书,该书收习用语8000余条。1996年,王涛出书《精编谚语辞书》(上海辞书出书社)。少数民族词语方面,上海在新词语征集整理、辞书编纂方面形成寰宇特色,如1998年,姚汉铭出书《新词语社会 文化》(上海辞书出书社);2000年,贺国伟出书《酷语流行风》(天津科学技巧出书壮);2001年,贺国伟出书《先锋词话》(南京大学出书社);2003年,王均熙出书《现代汉语新词辞书》(汉语大辞书出书社)。

90年代以后,编纂了一批辞书学辞典,主要有:1991年,杨社希、徐庆凯《专科辞典学》(四川辞书出书社)出书。该书共12章,分别阐发了专科辞典的类型、编纂过程、总体设计、编写体例、选词、释义和稿件的审读加工等问题。作者深入地探索了专科辞典从组织编纂到出书的全过程,从表面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明了专科辞典编纂的各个方面,对于总结我国辞书编纂的告诫,促进辞书职业的发展有一定景仰。1992年,杨祖希、徐庆凯主编的《辞书学辞典》,及第联系辞书学的术语、东谈主物、著述、机构、刊物等词目2285条。1997年,袁宾、段晓华、徐时仪、曹瀓明《宋话语辞书》(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该辞书为近代汉语断代话语辞书系列之一。2002年,许威汉、陈秋祥主编,徐时仪、陈五云副主编《汉字古今义合解字典》(上海教训出书社)出书。2003年,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辞书学研究中心、上海辞书学会、辞书研究裁剪部共同编写的《二十世纪中国辞书学论文索引》出书。该书收录20世纪初至2000年底公开导表的辞书学论文篇目万余条,范围包括器用书和辞书学通论,汉语字、辞书,民族话语辞书、外语辞书,百科辞书和专科辞书,综合性辞书,百科全书,辞书排检法,辞书史,年鉴、手册、表谱、书目索引等其他器用书。该书对辞书责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0年,阮智富、郭忠新主编出书《现代汉语大辞书》 (汉语大辞书出书社出书的),为咫尺现有的现代汉语辞书中规模最大、收据最多、信息量最丰富的大型语文器用书,列入“九五”国度重点文籍出书计议。

第九节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研究

从20 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面向番邦东谈主(将汉语作为第二话语的学习者)的汉语过甚教学研究启动成为学界的研究热门。主要表当今:汉语国际教训(2013年国度专科目次中对外汉语更为汉语国际教训。文中除书名等专名外,统一称为汉语国际教训)的学科建筑与发展;对教学表面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念念考,由“功能法”发展到“交际教学法”,进而发展到“体验式教学法”,较地面扩大了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的外延;从话语本色开赴对汉语教学法中的汉语要素进行深入探讨;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由传统模式转为分课型教学,其中白话教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效力。

一、汉语国际教训学科的建筑和发展

上海的汉语国际教训教学与研究走在寰宇前线。主要表当今:由无到有到成体系化、平台化的学科建筑,嗜好话语结构教学与功能交际法教学,对比归纳话语之间的共性和特色,干系专题性质的教学学术谋划。

80-90年代,上海学者一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训教训和教学方面作念积极深入的表面探索,一方面从实践上完善本科体系和成立教学基地。1985年,钱积学发表《顺应场所需要,疯狂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番邦语》第1期),建议了“汉语国际扩充”的理念。1986年10月,中国高等教训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受国度教训委员会的录用,成立了寰宇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小组,由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国番邦语学院等九所院校的巨匠组成。1987年,该研究小组推出三项效力:l)开国以来教材研究呈报。2)推选出第一批实用教材。3)建议教材五年计议。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小组向国表里推选第一批实用教材,影响深远。1987年复旦在寰宇率先成立留学生教学、照料、职业三位一体的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993年,复旦率先诞生中国话语文化专科四年制本科。1990年,王国安主编《世界汉语教学百科辞典》由汉语大辞书出书社发行,为汉语国际教训的建筑提供干系百科常识。1992年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谋划会,60多个教学单元提交的88篇论文结集出书《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谋划会论文选》。1995年,复旦大学创刊《汉语论丛》,为汉语国际教训教学中话语与文化问题研究专刊。1999年4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了高等教训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议。胡裕树、张斌等上海学者被聘为学会参谋人。

21世纪,上海汉语国际教训教学实践与表面研究发展飞速。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为国度汉办最早批准成立的首批教学基地(首批寰宇共计十家)。2002年8月,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谋划会在复旦大学召开,共有来自世界38个国度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宣读了280余篇论文,会后出书《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谋划会论文选》。2003年8月,第一届对外汉语与修辞沟通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在罢了式上,会长王德春代表中国修辞学融会告“对外汉语修辞研究会”慎重成立。2003年11月,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第一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沟通会,截止到2016年,照旧举办七届。2005年,《对外汉语研究》集刊在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创刊。截止到2010年,共计出书了6期。该刊以促进国表里干系教学与研究为指标,实时响应春联系教学与研究领域新动态,成为该领域一个教学与学术交流的新平台。2004年,潘文国发表《论“对外汉语”的科学性》(《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指出“对外汉语研究,应该是一种以对比为基础、以教学为想法、之番邦东谈主为对象的汉语本色研究”。2005年7月,“汉语国际扩充”被慎重证据并纳入国度策略发展框架。2007年,作为首批试点单元,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国番邦语大学启动开设汉语国际教训硕士专科(寰宇共计25所大学)。2006年8月,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沟通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大会共宣读论文114篇。学者们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2008年12月,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成立,该基地是国度汉办为汉语国际扩充提供告诫、模式和资源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家汉语国际扩充基地,以培养国外原土化汉语师资为主要任务,戮力向国外运输汉语“种子教师”。2010年2月,中国国度汉办在上海财经大学诞生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导基地。

在教材编写方面,上海也有大宗优秀教材显现,如1986年,赵贤州编辑《简明汉语读本》由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出书。1986-1990年,胡裕树主编的《当天汉语》系列教材由复旦大学出书社全面推出:《当天汉语》(四册)(1986)、《<当天汉语>教师手册》(三册)(1989)、《<当天汉语>汉字熟识》(三册)(1989)、《<当天汉语>课外熟识》(三册)(1990)、《<当天汉语>词汇总表》(1990),该系列教材以句型为中心,根据交际场景组织课文,在一定时期内愚弄范围正常。;华东师范大学陈绥宁主编的《基础汉语40课》200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出书,设计新颖、精选内容,便于愚弄。2010年,吴中伟主编的《现代中文》由华语教学出书社出书,该套教材共有英、法、德、日、意等43个语种,每套包括《教材》、《汉字本》、《熟识册》及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汉语国际教训教学表面研究

1.话语学习表面探索与研究

80-90年代,探讨汉语国际教训话语学习表面、揭示话语学习的客不雅划定,成为上海汉语国际教训研究的主流之一1983年,吴碧莲发表《背诵在留学生基础汉语学习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天然科学版) 》第2期),证明留学生的基础汉语学习阶段中背诵的有用性。1999年,徐子亮发表《对外汉语教学的模式构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建议了匡助学生构建汉语模式,提升学生对汉语模式的匹配和索要技艺的模式。

21世纪初期,汉语国际教训学习表面研究主要触及学习的影响因素、表面研究、学习策略、要素学习机制、话语测试等。2000年,徐子亮专著《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剖析表面研究》(华语教学出书社)中援用话语辘集旨趣,分析和阐释了汉语听力教学设计和会话教学设计中所触及的一些问题。2001年,朱正才、范开泰发表《话语听力理会技艺的剖析结构与测试》(《话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愚弄“剖析豪情学”表面来解释听力理会的里面机制,建议了一个对于听力理会话语技艺的剖析结构测试模子。2004年,徐子亮发表《对外汉语学习表面研究二十年》(《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总结了从1984年到2004年期间的汉语国际教训学习表面。之后,以徐子亮为代表的学者在实用汉语教学法、话语学功用、汉语虚词习得、教学豪情学等方面研究进展较快,效力较多。2005年,徐子亮、吴仁甫出书《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书社)。2007年,胡清国发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话语学功用》(《东华大学学报》第2期)。2008年,方绪军发表《影响汉语虚词习得难度的几许因素》(《对外汉语研究》辑刊)。2008年,徐子亮出书《对外汉语教学豪情学》(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2010年,徐子亮出书《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研究:剖析模式与策略》(北京大学出书社)。

2.教学法及表面探索研究

70-80年代初,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界在前期留学生教学基础上,启动对教学表面和教学方法念念考。其时,受到结构主义话语学表面影响的“传奇法”占据主流。1984年,钱倚云发表《谈谈对外汉语教学的三个设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突显实践原则。1987年,吴勇毅、徐子亮发表《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对实践性在教学中的地位作念了客不雅评断。

80年代后期-90年代,受西方嗜好话语结构阵势到话语功能转向的影响,“功能法”走向前台。1987年,吴勇毅、徐子亮发表的论文《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是这方面较早开拓者,建议教学原则:进行四种技能的西席不宜将课型分得过细,在中级乃至高等阶段,不错分课型重点西席某项技能,加快单项技能的掌捏,提升交际水平。同期,“交际教学法”发展为“体验式教学”,其中通过“文化教学”的探讨,把文化要素纳入话语教学,扩大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外延。陈光磊先后发表《话语教学与文化布景常识的干系性》(《话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话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话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从“文化测试”说到“文化大纲”》(《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第1期)、《对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话语笔墨应用》1997年第1期)和《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修辞学习》2006年第2期)等论文,麇集谋划了话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建议了文化教学导入的原则是“与话语教学同步,互补”。1989年赵贤州发表《文化各异与文化导入粗陋》(《话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994年发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刍议──对于教学导向与教学原则》(《汉语学习》第1期)等论文,对其文化课教学建议了总体原则。1997年,熊文发表论文《论第二话语教学中的简化原则》(《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探讨了教学法的简化问题。

2000年以后,上海学者启动防范教学法的学科构建。复旦大学倡行二年八级次基础汉语教学模式于新世纪初得到履行。2002年,陈阿宝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响应了“细化级次,逐层递进,纵横配套”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的效力。2006年,陶健敏发表《“后方法期间”话语教学不雅与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构建》(《暨南大学中文学院学报》第3期),对“后方法期间”前的传统话语教学不雅进行了反念念,倡导对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回顾。2005年,皆沪扬出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2006,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出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2007年陈昌来出书《应用话语学导论》,皆沪扬出书《现代汉语》,2009年吴为善、严慧仙出书《跨文化交际概论》,均为商务馆专科本科系列教材。2009年,吴中伟、郭鹏出书《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北京大学出书社2009),对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任务的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都进行了系统探讨,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述,亦然咫尺国内对一种教学法既有表面深入研究,又有完备实践模式,并经过实践进修的一种教学法研究和实践。

三、汉语国际教训中汉语要素的教学研究

汉语要素教学研究体现了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研究的舒缓深入,亦然话语本色研究效力向应用转移的一个体现。上海学者们从汉字、语法、语音、词汇等角度推动汉语国际教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1.汉字教学研究

80年代起,上海学者在汉字教学中对汉字表意性质和教学中对景仰的愚弄有深入探讨,这与研究和教学本位谋划有内在揣度。1985年,陈阿宝发表《汉字近况与汉字教学》(《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谋划会论文选》,北京话语学院出书社),指出表意笔墨——汉字对大多数习惯使用拼音笔墨的番邦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关。1998年,陈仁凤、陈阿宝(《话语笔墨应用》第1期)对一千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中探索适当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方法。2007年,王淑华、资中勇发表《嗜好景仰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以为景仰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应嗜好利用汉字形符的表意功能和汉字自己的景仰。

2.语法教学研究

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的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研究进一步细目了教学语法的内涵和外延,并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母语者设计教学语法系统。在三个平面表面研究中,胡裕树等学者能干到了该表面在汉语国际教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从教材建筑和表面讲明两方面作念出了探索。1989年,胡裕树、郑国雄发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为顾虑<话语教学与研究>创刊10周年而作》(《话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对教学中的内容框架、话语教学和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了阐发。1999年,叶盼云、吴中伟主编出书《番邦东谈主学汉语难点释疑》(北京话语学院出书社)。该书侧重实践应用,重在别正误,辨异同,用典型例句来启发学生,大部分篇目附有熟识题,书后有熟识谜底和索引,便于查阅。

投入21世纪,学者从汉语国际教训角度梳理汉语语法渐成体系,愈加实用和有针对性。宏不雅角度研究方面,2002年,陈光磊主编《语法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主要探讨如何愚弄“三个平面”语法表面。2005年,皆沪扬出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复旦大学出书社),全面地形容了汉语国际教训教学语法系统,详细分析了汉语语素、词类和句子身分,谋划了汉语语法偏误类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2009年,王珏、刘承峰、樊友新、李挺、高慧宜等编辑出书《英好意思汉语教学难点研究》(学林出书社),本书检会英语布景下的汉语词汇语法、汉语交际功能、汉字难点过甚教学对策研究等,在国别化研究和教学上有一定的价值。在微不雅研究方面,2007年,范开泰、沈敏发表《“眼看”与“就地”的语义抒发功能辨析——兼谈对外汉语近义虚词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5期),以为“眼看”与“就地”都是现代汉语中表“短时义”的时刻副词,在用于决然事实与未然事实、可控事实与非可控事实、如意事实与不如意事实以及有无话语衔尾功能等方面存在显着各异。2008年,黄锦章发表《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国度话语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训教材话语分中心、东谈主民教训出书社《第二届寰宇教训教材话语专题学术沟通会论文集》第1期)以为面前的“把”字句教学偏重于阵势结构,应该同期也能干其语义和语用,以提升学生的话语技艺。

3.语音教学研究

语音教学研究主要针对留学生因母语、中介语不同而产生的问题研究,或汉语应用语音学、音系学问题研究上。1997年,朱川出书《番邦粹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书社),探讨并提供了英语、日语等四种常见语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学习策略。该著述搭建了完好框架,并对个案有深入阐释,于今为止都是汉语国际教训语音教学的必参考书目。2003年,毛世桢、叶军合著《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以为其教学语音大纲的制订应该以中介语音分析为基础,其语音教学应该苦守重点了得,纪律渐进,结合交际,雪崩效应的原则。2008年,毛世桢出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在应用语音学或者应用音系学方面系统展示了语音技艺、语音技艺的得到、汉语普通话音系、番邦粹习者的偏误及教学原则和设计。 

4.词汇教学研究

词汇教学一直受制于课文教学,其地位一直莫得清闲。2000年以后,教学者和研究者渐渐富厚到词汇对于教学效果的正面促进作用,除了词汇教学表面的探索,还组织力量编纂了针对性辞书。2005年,皆沪扬出书《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书社),共收入论文40余篇,内容触及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口吻词各个方面,既有虚词的功能和用法的研究,也有虚词的系统和发展的探讨等。2007年,郭曙纶发表《<雨中登泰山>的超纲词统计与分析》(《话语笔墨应用》第1期),谋划了在高等汉语教材中如何对现谚语料进行加工、从而幸免出现教材课文中特等词汇过多的问题,并建议建议。2008年,干红梅发表《浅析中级汉语阅读课堂中的词汇习得——以一次真的的课堂教学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第5期),通过一次真的的阅读课堂教学,分析中级阅读课堂的词汇习得情况,以为汉语水平高下与词汇学习效果干系性显赫。2008年,高燕出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是第一部专门研究干系词汇教学的专著,系统阐释了现代汉语词汇本色研究和教学策略。2008年,杨金华主编《留学生汉语习习用语辞书》由上海译文出书社出书,较好地得意了汉语国际教学的需求。

四、汉语国际教训分技能教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训教学的传统模式是不分课型的,用一册教材在一种课上处罚几种技能的培养问题。从70年代启动,在强调实践性的基础上,个别学校增设了小数的白话和听力课,到80年代分课型教学成为普遍模式。2000年以后,由所分课型而有的教学研究较为活跃,主要有白话教学研究、听力教学研究、阅读教学研究,以及写稿教学研究。这其中白话教学研究效力较多。

1.白话教学研究

白话教学研究中,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的探讨成为关切点,发现了一些普遍性划定。2002年,徐子亮发表《汉语作为外语的白话教学新议》(《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强调,教学要防范两种言语的改革、互助和和谐、重现和复现、情景操练等原则。同庚,杨金华发表《汉语表面交际技艺的快速培养——谈外企东谈主士对汉语教学的要求及咱们的措施》(《暨南大学中文学院学报》第3期),以为为得不测企东谈主员在短期内掌捏汉语基本白话的要求,可采选如对话技艺和连贯抒发技艺同步西席、文化技艺与话语技艺的西席合二而一等教学措施。2003年,胡建军发表《中高等白话课程的文化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探索留学生中高等白话课程中文化教学的表面和方法。2004年,徐子亮发表《会话技能西席的旨趣与路线》(《暨南大学中文学院学报》第2期),分析了会话的豪情过程。建议了问答、游戏、饰演、话语实践、考核走访、谋划等一系列会话技能西席措施。2006年,仇鑫奕发表《对外汉语教学低级阶段白话先行的念念考》(《国外中文教训》第2期),建议汉语国际教训教学低级阶段应以白话教学先行的念念路。2008年,吴勇毅发表《意大利学生汉语白话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发现好的学习者大都会采用一种“寻找和建立固定的话语伙伴”的学习策略。2009年,许希阳发表《以问题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以对外汉语白话教学为例》(《暨南大学中文学院学报》第3期),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在联系白话教学中的应用。

这一时期,对如何编写白话教材也进行了一定探索。2005年,王小曼发表《论汉语本科专科高等白话教材的编写原则——从白话教学现实谈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对现今中国国内通用的几种高等白话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为有必要在今后的高等白话教材编写中进行针对性的改革。2009年,石慧敏发表《面向日本来华中学生的汉语白话教材的研发》(《国外中文教训》第3期),建议了编写面向日本中学生的汉语白话教材的基本模式。

同期,对白话测试研究也有突破。2005年,许希阳发表《汉语白话测试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建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汉语白话测试理念。2008年,金檀、王琰、宋春阳、郭曙纶发表《白话测试邋遢评分方法设计及实验研究》(《现代外语》第2期),对白话测试邋遢评分方法进行设计及实验研究。同庚,许希阳发表《对外汉语白话成绩测试新模式之探索》(《话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建议白话成绩测试应强调真的性、互动性原则。

2.听力教学研究

上海学者对于听力教学的研究触及学习策略和教材编写,研究效力主要出当今21世纪初。2006年,吴勇毅、陈钰发表《善听者与不善听者听力学习策略对比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发现善听者和不善听者在听力的元剖析策略、剖析策略和心扉策略方面存在很大诀别。2008年,金志军发表《中国大陆对外汉语低级听力教材的演变与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分析了14本(套) 低级水平的听力教材,笼统出低级听力教材历史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教材,并对此类教材的选材和熟识类型进行了分析。2010年,金志军发表《东南亚学生低级听力教材使用情况的考核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发现东南亚学生中过半数(66%)的学生但愿老师了解学生需请问材的主题、话题内容应该呈现多视角、多元化的特色,以得意他们不同需求。

3.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课在教学中重量大,但对阅读的研究较少,主要麇集在教材编写和测试上。2007年,祁峰发表《报刊阅读课教材编写与教学策略初探》(《国外中文教训》第3期),从教材编写与教学策略两个角度对报刊阅读课进行分析研究。

4.写稿教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训的写稿研究主如果设计干系表面框架探讨、西席模式和学生的个东谈主主不雅性诊疗。2002年,王一平、许国萍发表《低级写稿教学的念念考和实践》(《国外中文教训》第1期),建议有必要从低级阶段就开设写稿课,对学生进行写稿西席。2005年,徐子亮发表《汉语作为外语写稿的模仿与自我放手》(《国外中文教训》第3期),以为汉语作为外语的写稿中,学习者要进行模仿和自我监控。2007年,周红发表《第二话语写稿教学表面研究动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6期),以为咫尺第二话语写稿教学体现了较强的综合化发展趋势。

第十节 外语过甚教学研究

1978年以来,上海市的外语过甚教学研究资历了长足的发展,学术机构越来越多,学术行动越来越活跃,况且出现了大宗的论著和教材。1978年,上国番邦语大学学报裁剪部裁剪、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出书的话语学和番邦话语文学专科刊物《番邦语》(双月刊)慎重创刊后,已成为我国外语学界公认的最具泰斗性和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1979年,上国番邦语大学主办的《外语电化教学》创刊。该刊作为中国教训技巧协会外语专科委员会的会刊,是国内唯独的教训技巧与外语教学相结合刊物,旨在探讨现代信息技巧条件下的外语教学与外语研究。1980年,上国番邦语大学主办、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出书发行的《番邦话语教学贵府报导》(后更名为《外语界》)慎重创刊,是咫尺国内唯独麇集响应外语教学和科研最新效力与动态、探讨外语教学表面、交流外语教学实践告诫、评介外语教学和科研文籍贵府的综合性刊物,尤其是以大学大众英语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198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的《国外外语教学》创刊(2008年,该刊物更名为《外语教学表面与实践》)。该刊重在研究和普及外语教学的表面和方法,为外语教学研究责任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1985年2月,上国番邦语大学双语辞书研究中心慎重成立。2007年12月,上国番邦语大学话语研究院慎重成立。这亦然上海高校中唯独具有清闲建制的话语学专门研究机构。

一、外语本色研究

1978年以来,上海地区在分语种外语本色研究方面,英语和俄语等领域效力颇丰,阿拉伯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韩国)语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效力。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瑞典语、波斯语、泰语、希伯来语、越南语等非通用语种的研究起步较晚,仅有一些稀疏效力问世。

(一)英语话语学

80年代,上国番邦语大学诞生了英语国度研究中心。2011年,该中心成为教训部国际互助与交流司首批“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之一,并更名为“英国研究中心”。

在英汉双语辞书编纂方面,上海在寰宇处于最初地位。1942年,郑易里、曹成修在上海启动编纂《英华大辞典》(现名《英华大辞书》),195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东谈主我方编纂的英汉辞书。此后历经雠校,发行量达到100多万册。70年代以来,葛传椝、戴炜栋、陆谷孙、陆国强等延续了这一传统,作念出了巨大的孝敬。1975年,《新英汉辞书》编写组(葛传椝主编)编纂的中型英语辞书《新英汉辞书》由上海译文出书社出书。此后历经1978年(新1版)、1985年(新2版增补本)、2000年(世纪版,吴莹主编)的3次雠校增补,2009年全面雠校为《新英汉辞书(第4版)》(高永伟主编),收词量达到12万条。该辞书是开国以来继《英华大辞典》之后又一部到手的英汉辞书。2008年10月,在《中国文籍商报》公布的“改革盛开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种书”中,该辞书以累计1200万册的销量与《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书》比肩为仅有的3种器用书之一,亦然唯独的外语辞书。

80年代初以来,在英语本色研究方面,上海市的英语词汇学、修辞学、语体学等领域效力颇丰。

英语词汇学方面。1981年,陆国强编辑出书《现代英语构词》(上海译文出书社),响应了现代英语的构词的动向,而且对构词法作了独创性的深入探讨。此后,陆国强陆续出书《现代英语词汇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83)(1999年雠校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现代英语抒发与理会》(上海译文出书社1984)、《现代英语生机与搭配》(上海译文出书社1985)等英语词汇学著述。

英语语音学方面。1985年,许天福、虞小梅、孙万彪编辑出书《现代英语语音学》(陕西东谈主民出书社),对英语语音作念了全面系统的形容,并珍惜谋划了英语的语调。

英语一般话语学方面。1986年,戴炜栋、何兆熊、华钧编辑的《简明英语话语学教程》(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出书。该书于2002年雠校为戴炜栋、何兆熊编辑的《新编简明英语话语学教程》。此外,1998年,戴炜栋、束定芳、周雪林、陈夏芳编辑出书了《现代英语话语学概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

英语修辞学方面。1986年,王德春编辑出书《番邦现代修辞学概况》(商务印书馆),向国内读者先容了英语修辞学。此后,胡曙中在英语修辞学领域取得了重要效力。1993年和1999年先后出书《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和《好意思国新修辞学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2年出书《现代英语修辞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将西方传统修辞学与现代修辞学紧密情投意合,增多了学科内的新课题,响应了其时英语修辞学发展的新趋势,指明了学科发展标的。该书问世以后,成为英语修辞学界最具影响的专科教材和参考书。

英语语法学方面。80年代以来,章振邦探索、创建了英语语法教学新体系,促进了我国英语话语研究及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1981年,章振邦编辑出书《新编英语语法》(上海译文出书社),并先后于1986年获“上海市形而上学社会科学(1979-1985)著述奖”,1988年获国度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同期,章振邦主编了“新编英语语法”系列丛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其中,1984年章振邦编辑出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并先后于1990年获“华东区大学出书社优秀文籍一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于2004年获“第六届寰宇高校出书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1988年,张月祥编辑出书《英语动词的时身阵势》(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对英语语法作念了专题研究。

英语语体学方面。程雨民1988年主编出书《英语语体学和文学学论文选》(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89年编辑出书《英语语体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4年雠校为《英语语体学(雠校版)》,从话语和语篇两个档次先容了英语语体学,在国内英语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1980年代后期以来,专科辞书编纂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87年,邱懋如、戴炜栋编纂了《汉英文教辞书》(上海译文出书社),专收文化和教训领域的词语。2007年,戴炜栋主编了《新编英汉话语学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表面话语学过甚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话语学及话语教学方面的术语和专有名词,基本响应了此前话语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效力。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陆谷孙主理编纂的大型英语辞书《英汉大辞书》上卷和下卷于1989年和1991年由上海译文出书社出书。(1999年出书《英汉大辞书补编》;2001年雠校为《英汉大辞书(第二版)》。)该辞书收词20万条,具有收词量大、释义精准、使用面广、实用性强等特色。1990年,该辞书仅凭已出书的上卷即荣获由中国文籍商酌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文籍奖”一等奖,创下了“半本书获奖”的前例。鄙人卷出书的1991年,该辞书荣获当年度上海市优秀文籍特等奖,此后又连气儿荣获中国首届国度文籍奖(1994)、上海市形而上学社会科学优秀效力特等奖(1994)、国度形而上学社会科学优秀效力一等奖(1999)。

1990年代初以来,上海学者编纂出书了多种多功能的汉英、英汉辞书,影响较大。1991年,戴鸣钟、戴炜栋编纂出书《汉英综合辞典》(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6年,陆国强、陆继东编纂出书《最新英语新词语辞书》(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戴炜栋、龚龙生、束定芳编纂出书《英语常用衔尾词例解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0年,陈衷心编纂《英汉汉英法律用语辨正辞书》(法律出书社),该辞书的特色在于独创了书评式的双语辞书编纂法,使辞书兼具辞书学专著的性质。2003年,戴炜栋编纂出书《新世纪英汉多功能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同庚,陆国强编纂出书《新世纪英语新词语双解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并获当年度中国辞书一等奖。

2000年以来,英语话语学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2003年,肖福寿出书《语域特征与英文写稿》(中国文史出书社),通过实证研究,讲明了白话/笔语语域特征在英文写稿中的现实体现、这些特征与英文写稿质地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写稿者和非熟练写稿者在使用这些特征方面的异同。2003年,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对1834年英国东谈主马儒翰的《中国洋泾浜英语语词集》进行全面的先容,并从语音、词汇、语法与词源方面作了详细的分析,使早期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形态得到一定程度的闪现。2005年,胡开宝出书《英汉辞书历史文本与汉语现代化程度》(上海译文出书社),谋划了英汉辞书的历史文本对汉语现代化程度的影响。

(二)俄语话语学

上海是俄语话语学研究的重镇之一,以国际知名的俄语语法学家胡孟浩为代表。60年代,胡孟浩发表《现代俄语中几种由复合句挫折为圣洁句的句型》、《俄语第二格名词用作修饰语的词序问题》、《俄语无阿谀词复合句研究简史》、《几种第二部分带有结构词汇的无阿谀词复合句》等论文,填补了其时国表里在现代俄语研究领域中的一些空缺,推动了中国对现代俄语句法的研究。

1978年以来,上海市的俄语话语学仰承50-60年代的研究基础,保持着较强的发展势头,处于国内最初地位。1980年,上国番邦语学院(今上国番邦语大学)俄语系成立了苏联研究所。1983年,上国番邦语学院俄语话语文学学科得到俄语话语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亦然寰宇第一个得到该授予权的学科点。

1970年代后期起,上海在俄汉双语辞书编纂方面效力极为丰硕,在寰宇处于最初地位。1977年,夏仲毅、顾柏林编纂出书《汉俄辞书》(商务印书馆;1989年雠校为《汉俄辞书(雠校本)》),是国内第一册初具规模的汉俄辞书。该辞书问世后,成为国度指导东谈主出访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度的礼品书,并受到当地稠密泰斗学术刊物的极高评价,被称为“上海辞书”。2009年,顾柏林在此基础上主编出书《汉俄大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收词12万条,成为其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汉俄辞书。2010年,该辞书荣获上海市形而上学社会科学优秀效力著述类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俄语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领域,上海市的研究也居于国内最初地位。1980年,胡孟浩精选60年代发表的7篇论文,裁剪出书论文集《现代俄语句法研究》(上海译文出书社)。其内容被俄罗斯语法巨匠乌哈诺夫和伊尔契珂娃合著的《苏维埃期间俄语句法学的发展》援用,其学术不雅点和研究效力得到了俄罗斯语法学界的承认。1981年5月,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在上国番邦语学院举行成立大会,上国番邦语学院胡孟浩当选首任会长。1988年,俄罗斯话语学博士研究生李勤以论文《俄语主从复合句过甚分类》通过答辩,成为我国俄语界第一位博士学位得到者。

1980年代中期以来,俄语词汇学的研究茁壮开展。马岚先后发表论文《俄语谚语语源的民族特色》(《中国俄语教学》1985年第3期)和《含古语的俄语谚语初探》(《山东外语教学》1990年第4期)等。1991年,马岚出书《俄语词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书社),对该学科作念了比较全面的讲明。此后,2009年,苏祖梅出书《俄语反义词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9),对俄语反义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弥补了国内俄语反义词研究的不足。

1990年代初以来,俄语语义学的研究效力颇丰。1991年,倪波、顾柏林出书《俄语语句同义改革:方法和技能》(上海译文出书社)。1995年,倪波、顾柏林出书《俄语语义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8年,倪波、周承、李磊、杨来日出书《言语行动表面与俄语语句聚合体》(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2年,杨来日完成上海市重点学科建筑技俩,出书《俄语主不雅神志的语用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04年,杨来日完成上海市教委后生科学研究技俩,出书《俄语的剖析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采用剖析话语学尤其是剖析语义学的旨趣,对俄语的词汇语义、语法和篇章进行了研究。

1990年代中后期,俄语语法学研究连接取得丰硕效力。1996年,李勤发表论文《论俄语不细目/细目领域》(《中国俄语教学》1996年第4期)。2002年,李勤、杨来日、李磊完成教训部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计议技俩,出书《现代俄语复合句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3年,李勤出书《俄语不细目/细目领域:话语技能过甚言语功能》(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6年,李勤、孟庆和出书《俄语语法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用先进的话语学表面和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俄语语法学教学实践,对现代俄语语法的全体结构、基础表面作了深入精真金不怕火的剖析,对俄语语法的各个组成部分作了系统详备的讲明。

2004年,季元龙出书《俄语话语国情学——教与学探索》(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系统地阐发了俄语话语国情学的表面基础和研究对象。

(三)其他语种话语学

西班牙语话语学。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上海的西班牙语话语学研究效力主要体当今双语辞书编纂方面。1981年,上国番邦语学院简明西汉辞书组(孙义桢等)编纂《简明西汉辞书》(上海译文出书社),并于1986年获上海市形而上学社会科学优秀效力奖。90年代以后,孙义桢又主理或主编一系列辞书。主要有:1992年,编纂《西索简明汉西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8年增多西汉部分后雠校为《外教社简明西汉—汉西辞书》。1999年主编《新汉西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当年荣获上海市1998—1999形而上学社会科学优秀效力奖。2005年主编《精选西汉汉西辞书》(商务印书馆,2005)。2008年孙义桢主理完成寰宇辞书编写出书计议重点技俩《新期间西汉大辞书》(商务印书馆),收词15万余条,包括基本词、方言语词、外来词、缩略语、词缀、习语、谚语、谚语、固定词组等,集学术性、实用性、常识性、景仰性与牢固性于一身,为国表里同类器用书之最。2009年,该辞书获第四届中国出书集团文籍奖。2010年,孙义桢主理完成上海文化基金会资助技俩《新西汉辞书》(上海译文出书社)。2009年,王忠勇编纂出书《西汉小辞书》(商务印书馆),收词约3万条。新世纪以来,西班牙语语音和语法研究方面也有了一些效力。例如,2001年,陆经生、缪建华出书《西班牙语语音》(上国外语音像出书社)。2002年,陆经生、徐鹤林出书《实用西班牙语介词》(台北中央文籍出书社)。

德语话语学。德语话语学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德语辞书编纂。1987年,德汉辞书编写组(潘再平等)编纂的《德汉辞书》由上海译文出书社出书(2000年雠校为《新德汉辞书》,2010年再次雠校增补为《新德汉辞书(第3版)》)。该辞书是一部中型的综合性语文器用书,收词10万余条,成为国内使用最正常的德语辞书。1992年,辞书编写组(杭国生、杜淑英、王志强等)编纂《德汉同义反义词双用辞书》(同济大学出书社)(2004年雠校为杭国生主编《德汉同义反义词辞书》)。90年代末以后,德语修辞学、德语史等领域取得较猛进展。1998年,陈晓春出书德语专科教材《德语修辞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5年,陈晓春出书《德语史概述》(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系统阐发了德语的演进过程,把德语从古于今的历史化作八个章节,从其时的政事、社会和话语景色等布景开赴,分别对德语的语音、拼写、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进行讲明和分析。投入新世纪以来,德语辞书编纂方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效力,有2008年张鸿刚、石凯民主编的《德语词组辞书》(同济大学出书社),2010年卫茂平、马佳欣、郑霞编纂的《德汉小辞书》(商务印书馆)等。

法语话语学。上海的法语话语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学者在法语词汇学、法语语法学、法语辞书编纂以及法语一般话语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效力。1994年,曹德明出书《现代法语词汇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主要响应了传统词法的研究效力,同期对法语构词法的研究方法建议了商榷意见。2003年,江国滨出书《法语实用语法》(上海交通大学出书社),以问答阵势就法语学习中的语法难点、问题赐与解答、教化,使读者能结合学习现实掌捏法语中新的用法和司法,从而找到适当的抒发方式,提升法语技艺。2007年,江国滨编纂《新法汉常用词辞书》(上海交通大学出书社)。作为一部综合性基础法语辞书,全书共收词目25000条。2010年,褚孝泉出书《法语话语学导论》(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先容了法语话语学的来源过甚发展、语音和音位、词汇的结构和组织、缀词成句、话语的景仰、使用中的话语等内容。2010年9月,复旦大学法语国度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上海市法语话语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专科性平台。

阿拉伯语话语学。1980年9月,上国番邦语大学中东研究所(The Middle East Studies Institute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慎重成立。研究所下设阿拉伯话语文化研究室和《阿拉伯世界研究》裁剪部(朱威烈主编)。2000年12月该所成为教训部东谈主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97年10月,在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主办、沙特阿拉伯企业家瓦利德·本·塔拉勒·本·阿卜杜勒·阿皆兹亲王接济的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界首届优秀科研效力奖授奖大会上,上国番邦语学院主办的国内唯独的阿拉伯研究学术期刊《阿拉伯世界研究》荣获科研效力一等奖。世纪之交以来,阿拉伯语辞书编纂、阿拉伯语语法学、阿拉伯语一般话语学以及阿拉伯语词汇学等领域先后取得了重要效力。1999年,朱威烈编纂的《简明汉阿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具有词汇丰富、释义准确、防范常用词和新词的汇集等特色。2000年,陈中耀出书《新编阿拉伯语语法》(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结合中国东谈主学习阿语的现实情况,根据纪律渐进、实用为先的原则,详细剖析了阿语语法结构。2001年,陈中耀、虞晓贞、周文巨完成国度教委东谈主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计议技俩,出书《阿拉伯语话语与修辞》(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全面先容了阿拉伯语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常识,叙述了阿拉伯语的来源、形成和发展,阐扬该话语所具有的构词表任性、音乐节拍感、以格为主的形态变化等独特的话语风物,尤其了得阿拉伯语语音抒发和区别性特征、语长入音变、词式与构词法、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过甚演变、句法结构和各式句类的表义功能、扩句的技能、实用的修辞格等。2002年,陈中耀在教训部东谈主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筑技俩资助下,出书《阿拉伯语词汇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愚弄现代话语学表面,结合阿拉伯语现实,对阿拉伯语各式词汇风物进行了全面的探索,除叙述词的各式基本成见、词的本质与分类外,珍惜教化阿拉伯语词的主要词式和景仰、六种构词技能、借用外来词的方法,研究阿拉伯语词的义素、语义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词义的演变等,例如分析现代阿拉伯语使用中存在的一些流行性空幻,还先容了阿拉伯语辞书的功用、分类、结构及编撰史略。

日语话语学。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上海的日语话语学研究启动起步。研究主要触及日语一般话语学、日语词汇学、日语语法学、日语辞书编纂等领域。1997年,皮细庚出书《日语概说》(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系统先容现代日语音韵、笔墨、词汇、语法,全面响应日语的近况和特色。1999年,吴侃出书《日语词汇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0年,吴大纲出书《现代日语动词景仰的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此外,吴侃先后主编出书《新编日汉辞书(雠校版)》(吉林大学出书社1999)和《实用日汉辞书》(大连理工大学出书社2000)。2000年以后,徐曙戮力于日语语法的研究。2007年出书《日语古典文法》(上海交通大学出书社)。2010年主编出书《日语语法讲座与测试》(上海交通大学出书社)。

朝鲜(韩国)语话语学。1994年12月,上国番邦语大学韩国粹研究中心慎重成立,时任上国番邦语大学校长戴炜栋任中心主任。学术效力方面,朝鲜(韩国)语语法学、朝鲜(韩国)语语音学、朝鲜(韩国)语辞书编纂取得了不少效力。2000年,姜宝有在韩国出书《十五世纪韩国语定中偏正结构研究》(韩国太学社)。2005年,蔡玉子在韩国出书《延边地区朝鲜语的音位研究》(韩国太学社)。2010年,姜银国主编出书《新编韩中辞书》(世界文籍出书公司北京公司)。

希腊语话语学。2002年,朱圣鹏、王小英编纂出书我国第一册汉希辞书《简明汉希辞书》(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收词条25000傍边,收尾了我国莫得汉希辞书的历史。

此外,意大利语、波斯语、泰语等语种的话语学研究也有了一些稀疏效力。

二、外语教学研究 (一)综合性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联系外语教训和教学的宏不雅念念考效力颇丰。1996年,束定芳、庄智象出书《现代外语教学——表面、实践与方法》(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对影响外语教与学的各式重要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谋划,并对外语教学所触及的实践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而正常的先容和探讨。2004年,束定芳出书《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4年,陈坚林出书《现代外语教学研究:表面与方法》(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6年,戴炜栋、任庆梅出书《外语教学与教师专科发展:表面与实践》(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9年,黄崇岭出书《双语教学的表面与实践》(译文出书社),先容了国外双语教学的干系表面和实践告诫,谋划了我国基础教训和高等教训阶段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处罚决策。

2001年,由教训部和上国番邦语大学共同投资的上国番邦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慎重成立,并设有“中国外语教师培训网”。这是国表里语教材和教法研究的重要基地。2007年12月,上国番邦语大学中国外语策略研究中心(RCFLS)慎重成立。这是一所从事国度外语政策和话语计议研究的实体性机构,2011年11月成为国度话语笔墨责任委员会慎重诞生的首家科研基地

(二)英语教学研究

 1990年代后期以来,主要对英语测试表面进行了探讨。1997年,上国番邦语大学TEM考试中心(邹申、李基安)出书《TEM考试效度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1998年,邹申出书《英语话语测试——表面与操作》(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

2000年以后,针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教学研究效力颇丰,干系学术行动日趋活跃。2000年,陈坚林出书《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照料》(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将国外话语教学最新研究效力与我国英语教学现实相结合,对英语教学的组织与照料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2010年,陈坚林出书《筹划机辘集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其他效力还有:杨惠中、卫乃兴《中国粹习者英语白话语料库建筑与研究》(上国外语教训出书社2005)、肖福寿《英语写稿教学的原则与策略》(上海大学出书社2007)等。

(三)其他语种教学研究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其他语种的教学学术行动也得到积极开展。

1982年11月,上国番邦语学院经办了中国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浦允南当选为首任会长。199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度教委阿拉伯语教学指导组和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联席会议上,上国番邦语学院陈中耀当选为研究会会长。1992年,陆经生发表《中国的西班牙语教学和研究》一文(外语界,1992年第3期),珍惜回顾了5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西班牙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历程。

投入21世纪以后,上海的日语教学、韩国语教学、俄语教学、法语教学等领域学术行动日趋频繁,先后举行了一系各国际教学学术会议,发表和出书了一些研究效力。2001年7月,“新世纪首届寰宇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国际沟通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后出书了会论说文集《中国日语教训的世纪回顾与预测》(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徐敏民、韩小龙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2)。2004年4月,“新世纪华东地区首届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国际沟通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会后出书了会论说文集《中国的日语教训与国际化——新世纪华东地区首届大学日语教学研究国际沟通会》(徐敏民主编,上海三联书店2006)。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日语教学研究中心慎重成立。这亦然国内第一所日语教学研究机构。2008年10月,由上国番邦语大学俄语系、国际俄语教师合股会和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俄语教训300年”大型国际学术沟通会在上国番邦语大学召开。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国番邦语大学俄语系主任郑体武教化因其为扩充俄语教学责任所作念出的超卓孝敬而荣获国际俄语教师合股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和荣誉文凭。

同期,上海学者在希伯来语、波斯语、越南语、葡萄牙语、瑞典语等语种的教学研究中也陆续有了一些稀疏效力。例如,阮项2008年发表论文《希伯来语教训在中国的教学瓶颈问题探析》(《全球教训预测》第12期),2010年发表论文《中国圣经希伯来语教训景色与互动发展远景》(《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对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神学院开设旧约圣经希伯来语课程情况作了全面调研,并对中国圣经希伯来语教训的发展作了念念考。